校园创新环境对创新教育的作用(1)(2)
2017-10-08 01:15
导读:(6)举办多种形式的专家报告会,这在培养学生科研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多、更广地了解掌握国
(6)举办多种形式的专家报告会,这在培养学生科研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多、更广地了解掌握国际科技、经济发展前沿信息的有效方法。
以上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能起到消化课堂知识,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我国开展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进行了十届,它正逐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实验室。
6.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要培养懂得创新教育、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美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程正迪教授认为:“要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5]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先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的教师。
因此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也是学校创新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因为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不仅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落实已有的创新教育理念和经验,还能够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去开拓创新教育的新领域。
以上笔者提出了学校创新环境建设的六个方面。由于大、中、小学对创新人才要求的目标不同,创新环境的创设也应有所区别。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教师就提出了:“在初等教育阶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欲望,使学生从小就乐于创新,勇于创新;中等教育阶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为重点,要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思维上下功夫;高等教育阶段要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这些研究成果,为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创新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创新环境建设的重点。从而培养出具有不同特点的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来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
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内因”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网络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是创新环境建设的首要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参于21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武器。相信通过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氛围。也一定能够培养出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
[2]路甬祥.创新与未来[M].科学出版社,1998.
[3]发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0-11-05.
[4]创新:从课堂教学抓起[N].中国教育报,2000-12-2.
[5]高水平教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0-12-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