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服务型高职教育体系与教育效益效率关系初探(

2017-10-10 05: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服务型高职教育体系与教育效益效率关系初探(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社会发展背景,探讨服务

摘要: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社会发展背景,探讨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中,高职院校如何在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之间取得均衡,如何建立教育效益、效率的评价体系,如何把办学的效益与效率作为高职战略发展的重要内涵等论题。
关键词:服务型 教育 效益 效率

一、 教育效益、效率的内涵
教育学上的教育效益内涵很广,包括数量、质量、结构、速度、效益、条件、成效、平等、稳定等基本内容,其中,质量是基点,效益是中心,在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上,在讲效益的前提下寻求教育的公益与私益的平衡点,使教育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对个体具有显著的私益性。教育要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倡和实行效益递增,反对和避免效益递减。以教育的全面优化为基点协调教育发展内涵各要素的关系,保证效益的实现。
经济学中效率(efficiency)一词源于自然科学,原意是指物理学中有效输出量对有效输入量的比值。效率是经济学研究和追求的的目标,对教育的经济研究也不例外。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教育效益,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领域的经济活动是如何产生的,教育领域的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应该如何改进,应该如何运行才更为有效率。目前,高职领域的办学效率存在若干明显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对教育效益增进还是递减产生重大影响。

二、服务型体系增进效益
1、服务型——以效益为内涵
教育效益观经历了从规模效益到内涵效益的转变,尤其是高等教育,如何提高教育效益,使之达到最大化的程度,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问题。高职的发展本身就是教育效益优化的结构调整。高职教育效益优化则是高职适应性发展到相当水平的进一步深化。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教育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生均投入成本合理,换言之是一定的教育投入应有合理的数量产出 。在学校规模不变,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投入会造成生均成本过高。当然,怎样才算合理要综合考察地区经济水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期望与经济承受能力等很多复杂的因素,怎样才能达到合理水平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二是提高产出的质量。如果教育投入不能 直接或间接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这样的投入就没有经济效益;如果教育投入不能合理地保障和提高产出的质量,它的经济效益就不高。三是产出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所受的教育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其中一个指标是专业人员能否充分对口就业,包括专业对口和程度对口,能否充分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及体现其通过教育提高了的各种素质。
确实,教育效益增进不是单纯的市场调节,规模不能为教育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基
于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基于对经济发展前景和未来教育收益的乐观,现时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愿意并且在实际上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教育需求。“教育需求,是指国家、生产单位 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一个国家的教育机关提供给学生受教育的机会 。” [1]
问题是,如果任由教育供求的矛盾在教育发展中自发地起作用,就有可能造成教育资源投向不合理,从而影响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教育供求的矛盾不但直接扯动对教育的投入,而且直接左右投入的资源配置。由于教育本身的特点(例如企业可以破产,但差的学校却不能关闭),教育市场不是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完全按市场供求关系去调节,而有赖于政策干预导向。如果完全任由教育供求矛盾去调节教育资源的配置,新增加投入的资源,必然大部分流向重点高校,当前,这种强大的教育需求主要表现为对高校学位(尤其是热门专业)的需求,而对层次较低,而且不能提供学位的高职院校,社会缺少主动投入资源的动机,尽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客观上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因此,效益内涵尽管经历多次变化,但是,以效益为内涵的目标一直没有达到。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因此,近年来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的理念逐渐被重视,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适用人才的培养热情,促使地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旗帜下快速发展。市、地一级的地方财政、当地大型企业成为办学资源的背景,就在于看到了对高校的投入会产生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回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几乎可以完美兼得,完全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服务型教育体系全面优化了效益机制,首先是保证了教育投入的公益性。
在此同时,各类教育对象自身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教育投入,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实现了教育效益的私益性。而学校,尤其是国家财力投入不多的高职院校,也在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中,吸引政府、社会多方办学资源,使自身的教育文化以及办学条件逐步完成效益积累。

2、服务型——以效率为机制
计划经济时代教育基本是由政府出钱包办的。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政府仍然是教育的投资主体。因为在教育、医疗等优效型公共物品的消费面前,人人具有平等的权利。因此对这些产品给予政府投资是必要的。但是问题在于,政府的投入是不可能满足教育的全部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有选择地把一部分事关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投资重点。普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目前所得到的政府财政经费,是远远满足不了办学需求的。据调查,江浙一带的高职院校几乎没有一个学校的办学经费不是以学费收入为主的。内地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可能稍有不同,但估计政府拨款也不会超过50%。
基于上述现实,高职院校被动地开展了办学效率革命。除了机构精简,后勤剥离等良性的改革之外,还出现了普遍的师资、教学设施、设备紧缺等不良现象,这在上一轮教学评估中集中地反映出来。缺少必要师资和教学设施、设备,必然意味着教学质量的不能保证,必然意味着人才规格的下降。所以,至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不高,甚至与中职没有明显的区分度,这直接影响了就业率,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科高校30个百分点,就是一个明显的事实。这个事实的结果就是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情况下的效率进一步递减。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从理论上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总体规模并未超过社会需求。供方情况是每年一、二百万的毕业生,需方情况是,高级技工仅占3.5%的7000万产业工人群体急需调整结构(发达国家的比例为40%),可以认为是一个供方市场。问题在于,现实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的就业方向难以匹配。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意识的存在形式之一,是对一线劳动岗位的轻视,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制造业的一线岗位,目前的主体仍是农民工。高职人才培养方向受到这种社会意识的抵制,加上本科独立学院等办学形式的出现,生源被大量分流,使得高职院校在办学效率的源头上,出现严重的现实和潜在危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