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课程背景下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1)(2)

2017-10-10 06:57
导读:四、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弥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能问。由于职高生的数学基础差,使得他们想问但不能问,相关的知识没有也发

    四、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弥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能问。由于职高生的数学基础差,使得他们想问但不能问,相关的知识没有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能提出问题了。针对职高生的这一特点,在开学后就对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以便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对症下药。然后根据试卷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掌握的不好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补充。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链才能完后,才有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才可能产生数学问题意识,使学生能问成为可能。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敢问。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子充分肯定。”
    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爱护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回答不完整可以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批评指责,因为哪怕是教师不经意的话语,也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而记恨终身。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自由板演,也可以走出座位进行交流。
   (三)激发学生问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问。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质疑提问的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使之发现问题,让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并且敢于问,乐于问。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呢?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首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老师是编剧、导演,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成果的评论家和鉴赏家,也是心理学家。每堂课,教师都精心设计,创建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之思维更加活跃起来,质疑提问的火花便可油然而生。    
    其次,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由衷地欣赏并给予肯定,多给学生一些信任、鼓励和赞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生才能受到启发,以趣生疑,由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敢于质疑,不惟书,不惟上,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四)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善于问
    1、让学生自己研究习题,针对习题提出问题。老师可以教学生这样提问: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简捷的做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这个问题是怎么想到的?用这个问题的解法可否解决其他问题(一法多用)?如直线y=ax+b (a ≠ 0 )与圆x2 +y2=1有两个交点,求a,b满足的条件?此题可以多角度考虑,多种方法求得a,b的值。
    2、教师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技巧。数学问题主要有概括型、猜想型、引申型、探究型、批驳型、完美型等形式:如若a,b>0,a+b=1则((a+1/a)(b+1/b )> 25/4,证明了这个问题后,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时,其中有学生推广并联想到如下的问题:若a,b,c>0, a+b+c=1.则(a+1/a)(b+1/b)(c+1/c)大于等于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必能激发全班同学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就是说:若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大胆质疑,并掌握提问的方法,那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会更有兴趣,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教师应重视培养职高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使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习,以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的心,使他们受到激励,进而促使学生喜学乐学爱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晓伟.高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数学教育通讯[J],2007;3:12
2.俞杭春.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科技姿讯[J],2007.4
3.蔡雪妹.中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综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8
4.伍春兰.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调查与分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J],2006;4:33-4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