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学生档案袋评价之反思(1)(2)

2017-10-11 01:31
导读:三、档案袋评价有何优势 档案袋评价是指根据某一目的、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也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与传统的评

三、档案袋评价有何优势

档案袋评价是指根据某一目的、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也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档案袋评价具有传统评价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档案袋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的

从当代哲学流派来说,建构主义是一个主要的流派。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是建构的以及相互联系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利用现有的知识积极地建构新知识;也强调对意义的建构,对内容的深层理解的演示,学生的参与,以及共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强调思维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等等。这为档案袋评价提供了哲学基础。[7]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而不同的人的组成因素不一样,这些众多的因素除了传统的智能因素以外,还包括动作技能因素、音乐因素、美术技能因素、反省因素等。而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还提出了成功智力的概念,他认为,每个达到自己预定目标的人就算成功者,就具有成功智力。还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注重对思维过程的探究。这些理论都要求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只注重评价传统的智能因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具体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教师、家长的人际互动;强调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等,这些理论也是档案袋评价的基础。

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自由、民主、平等、多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自然也会反映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评价也不例外。

(二)档案袋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必然要求

档案袋评价也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传统的评价内容是单一的,主要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因素。档案袋评价则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包括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凡是能体现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放进档案袋之中。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档案袋评价的主体则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自己、学生家长、管理者以及同学之间,甚至社会人士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评价主体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评价整体。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之中实际上也受到教育,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水平。

3.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的评价过程是封闭的,而档案袋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评价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使评价结果保持高的信度和效度。

4.评价结果的形成性

传统的评价结果往往是终结性的,往往只提供评价的结果。而档案袋评价则非常注重过程的评价,它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评价,对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及进步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之,档案袋评价是与传统的评价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有多方面的先进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必然要求,符合时代特征,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四、档案袋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并且要求各地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可以参照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这就使档案袋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索的层面,必须付诸实践。这些年来,国内外在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也面临很多困境,需要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档案袋评价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的问题

档案袋评价使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国外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应用档案袋的最大障碍就是时间问题。档案袋内容的收集、编排、保存等工作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档案袋会议必须由教师亲自主持。一般来说,档案袋会议的内容主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回顾与反省,教师要强调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必要时帮助自我反省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发展相应的能力,这样每次会议需要大约15到20分钟的时间。让教师为每个学生每月召开一次正规的档案袋会议,即使是在班额较小的美国,也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8]

采用档案袋评价必然加重教师的负担,对西方国家如此,对中国更是如此,这种评价方式明显比传统的纸笔测验方式更耗时、耗力。也正因如此,有的教师虽已认识到档案袋的潜在优势,但仍然驻足观望,没有主动将其应用于评价实践之中;有的教师虽已创建了档案袋,但收集起来一大堆东西却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分析,使得本来十分有价值的东西变成了难以处理的垃圾;有的教师做得比较深入,已经尝试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反省所收集的作品,但由于时间仓促,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档案袋本身固有的局限,也有使用不当的因素。比如,有的教师将档案袋应用于整个学科,涉及领域过大;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到档案袋的设计、收集和评价活动中;为收集而收集,将教学与评价割裂开来;在实践中走形式(如让学生、同伴、家长和教师把多主体的评价意见全都用笔写下来)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在使用档案袋时应该做到与教学阶段的具体目标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档案袋类型,把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时间与内容上的管理,使档案袋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部分,由此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如果档案袋评价能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并对教育系统作出相应的调整(如增加教师编制、限制班额、减少教师其他方面不必要的负担),教师负担问题就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档案袋评价针对不同学科的适用度问题

档案袋评价的效果取决于评价的学科、项目的性质、评价的目的,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学生的精力等方面的因素。对不同的学科,档案袋评价的适用度是不同的。比如,一般认为,在艺术类的学科中采用档案袋评价比较合适;在开放性的评价中采用档案袋评价比较合适;对非选拔性的评价目的采用档案袋评价比较合适;小学低年级和大学高年级采用档案袋评价比较合适;学生相对学习压力较轻的阶段采用档案袋评价比较合适。总的来说,不能一概而论、统一要求,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档案袋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信度和效度是传统评价中衡量评价质量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但对档案袋评价却很难像传统评价一样判断其信度和效度。但这一问题又不能回避,于是有学者认为需要重新界定档案袋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概念。综合有关观点,我们认为,档案袋评价的信度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档案袋里材料的真实性,因为材料如果不真实,则一切评价都失去了意义。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确实很难保证档案袋内容的真实性,除非明确这一评价结果与学生将来的前途无关。二是评价者之间对档案袋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档案袋的效度则主要是指学生的作品对其能力或思维结构的表征程度。在某一学生档案袋中的作业样本可能并不能代表他实际上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档案袋评价的效度很难保证。和效度问题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它往往缺乏比较明确、一致的评价标准。国外有学者对档案袋评价所得分数与在同一领域中所做的其他评价所得分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学生的档案袋分数与标准化分数之间,基本上是或然关系。也有研究发现,整体的档案袋评分与标准化测试评分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而档案袋的个别部分与标准化评分之间的相关从0.13到0.31不等。这种效度上的缺陷,很可能使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如学生换班后的新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成就形成歪曲的认识,从而影响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要想保证和提高档案袋评价的效度,必须注意三个问题:收集学生作品样本的代表性、评价标准的说明和档案袋的适用范围。[8]

(四)档案袋评价与大规模、高利害评价的关系问题

档案袋评价与大规模、高利害评价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大规模的评价中采用档案袋评价的做法在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还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主要原因是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都有待提高。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档案袋评价与大规模、高利害评价之间的相关为0,即不存在相关关系。这就给档案袋评价的推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试想一下,如果师生平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的评价,其结果和大规模、高利害评价之间居然没有联系,也就是档案袋评价无助于大规模、高利害的评价,那谁还愿意进行档案袋评价呢。

在美国有的州和学区也进行了档案袋评价在大面积范围内的试验。比如,佛蒙特州在档案袋评价应用实践过程中得出两个主要的结论。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档案袋评价的使用对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作用。相关研究报告与独立观察的结果都支持这一结论。教师之间在评分方面进行合作,并对什么作品可以作为范例进行交流,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得到专业上的提升与发展。这也是档案袋评价应用的一个主要优点。但是,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在档案袋评价集中评分的过程中,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信度相对较低。匹兹堡学区的研究人员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大规模应用档案袋评价对教学有积极的影响。他们指出,只要有充分的计划、对内容的选择进行明确的指导、改进评分程序、加强对评分者的培训,成长记录袋的评分信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是可能的。该学区随机抽取了1 250个(占全学区学生总数的8%)档案袋,进行了相当谨慎的评分,共花费了815个工作时,历时一周多。结果显示,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信度很高,在高中阶段的档案袋评分中,三个维度上的信度系数在0.74~0.80之间,初中档案袋评价的信度系数则在0.84~0.87之间。[9]

我们以为,在大规模、高利害评价的过程中使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规定评价的内容;(2)明确制定评价的标准,并进行评分者的培训;(3)确保档案袋内容的真实性。

另外,也要在大规模、高利害评价的过程中结合档案袋评价的方法或思想。比如,我国的高考,能否出一些开放式的题目,能否增加一些反映学生思维过程的题目,甚至是在某些内容方面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

不同的评价目的决定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的具体内容。档案袋评价也不是万能的,尤其在我国的使用要十分慎重,总的来说,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有机结合才是我国当前课程评价的正确道路。

①笔者以为,“档案袋”与“成长记录袋”这两个概念是不能等同的,成长记录袋只是档案袋里面的一种类型。

参考文献:

[1]江彬,邱立中.科学认识档案袋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37—39.

[2]Sheila W Valencia.Literacy Portfolios in Action[M].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8.22—25.

[3]霍力岩,赵清梅.档案袋评价怎么了?—谈当前档案袋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J].教育科学研究,2005,(6):17—19.

[4]Hansen J.Literacy Portfolios:Windows on Potential[A].S W Hiebert,P P Afflerbach(Eds.),Authentic Reading Assessment:Practices and Possibilities[C].Newark,D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94.

[5]Chittenden E,Courtney R.Assessment of Young Children’s Reading:Document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Testing[A].D S Strictland,L M Morrow(Eds.),Emergent Literacy:Young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Write[C].Newark,D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9.107—120.

[6]Salinger T,Chittenden E.Analysis of An Early Literacy Portfolio:Consequences for Instruction[M].Language Arts,1994.71(6),446—452.

[7]Denzin N,Y Lincoln.Introduction:The Discipline and Practic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A].N Denzin,Y.Lincoln.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C],Sage Publications,London.2003.

[8]徐芬,赵德成.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2002,(2).

[9]赵德成.成长记录袋在大规模、高利害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