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

2017-10-11 04:3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普高课标》)的出台,呈现出语文教育的新思路,反映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本文试从课程设计、关注个性、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这五个方面对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一、课程设计严谨

《普高课标》虽然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全义课标》)相衔接,但是两相对照,明显地感觉到《普高课标》更加务实、严谨、精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词更加严谨

1. 封面。

《全义课标》用的是“实验稿”三个字;而在《普高课标》中将“稿”字去掉,仅用“实验”二字,更加浓缩、严谨、精确。

2. 目录。

《全义课标》“前言”部分的第一章为“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普高课标》则将“与地位”删去。两者的内容相差无几,但在用词的精确上却有着质的飞跃。

《全义课标》“实施建议”部分的第一章为“教材编写建议”;而在《普高课标》中将之改为“教科书编写建议”,显示出学术态度以及治学的严谨性。

(二)在框架结构上更趋合理

与《全义课标》相比较,《普高课标》在具体的框架细节上的删改是颇费思量、字斟句酌的。这在“目录”部分能够得到最直观的印象。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普高课标》在与《全义课标》相衔接的编写、设计过程中,编写人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相对来说,其中第三部分和附录部分改动较大。这些改动是渐进的,却又是审慎、合理、严谨、务实的,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决心、信心、恒心与细心。

二、关注个体,张扬个性

引人注意的是,在《普高课标》中,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个性的反复强调,频率极高。在“课程性质”中,有这样的叙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第二页有文字叙述:“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第三页又有文字叙述:“……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由于篇幅,后面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从中可以深切感到《普高课标》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仔细想来,这也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如果不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努力培养自主独立、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个性丰富的青少年一代,将很难面对新形势的挑战。

例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对于这一问题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果说日本以往的教育偏重知识的记忆,教育上的管理主义和集团化的色彩十分浓重的话,那么当今的日本教育则是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的观念朝着自由主义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关于个性化的教育,有日本学者评论说,“随着当今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其国民的整体素质较高,倒不如拥有较多富有个性的开拓型人才,对一个国家发挥的作用更大……说得极端一点,可以认为迄今为止日本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水准,而牺牲了一部分有能力、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必须意识到,曾经誉满世界的日本教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1]

《普高课标》使我国高级中学的课程内容与组织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这种课程设置的显著特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主体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在保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共同基础上,充分注意发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掘他们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一改革措施体现了平等、民主的教育要求,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这开辟了使高级中学阶段教学采用新的教学论和方法论的前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可靠的基础。

三、与国际接轨,创新课程结构

(一)几个国家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

英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考试(或非考试)科目+选修(组合选修+任意选修);法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共同必修+模块必修+选修(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的课程模式:基础学程课程+特长学程课程;俄罗斯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分类设置+必修+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必修);瑞典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基本必修课程+专业学习计划课程。

可以看出,各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比较重视学生的需要。提供均衡的全面的课程是各个国家的教育理想。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适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高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这是与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相连的。

(二)开拓创新传统课程

我国普高传统的课程设置,总的说来,共同必修的比重过大,种类上也偏多,这种情况不利于高中生有个性、有特长、有分化地发展。课程设置上追求的统而全和分科过细的现象并存,使整个课程设置在结构上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课程设置僵化。尽可能地降低共同要求,减少共同必修课的种类和课时比重,加大组合必选的比重,增加其种类,同时辅以任意选修课,可能是高中课程设置走向个性化、灵活化的突破口。[2]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使学生既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又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普高课标》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要求做了整合和规划,在课程结构上,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而且,具体的内容以模块设置。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

第一,从总的结构上,《普高课标》将不同程度、不同领域的知识用不同模块的形式,呈现给每个学生,体现了语文内容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体系,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