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2)
2017-10-13 03:10
导读:(四)完善教学软件和硬件,为教学创设条件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情境性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环境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完善教学软件和硬件,为教学创设条件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情境性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环境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环境变革与优化。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针对合班上大课的情况,电子阅览室应配置音响,解决教师难讲学生听不见的问题;针对使 用大屏幕教学,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和上课不专心的问题,建议学校要购买相应的软件,使教师能够通过主机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让学生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学的内容;责成电子阅览室管理尽力解决教学内容与软件不配套的问题。
(五)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调整和完善计算机教学任务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才越高,而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地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专业特色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自编或选用合适的教材。使教材更贴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同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相应调整,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积极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等级考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三、改革实践的效果
按教学改思革路,经一段时间的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掌握的情况和认知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可以是针对教材的自学,也可以是基于网络的发现学习。还可以是经教师的指导之后上述两种方式的学习。这样使学有潜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得到应有的发挥。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可得到教师有效的指导,既解决了学习起点不一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转换,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形式。授课中,教师传授更多的是如何获取学习信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的不是讲什么,怎么讲,而是如何提供给学生一个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如何指导学生上机做实验,如何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如何通过网络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交流观点、解答问题等。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在基于网络和学习环境中,不但可以学习已框定的课程内容(电子教材),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链接到相关网站,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而且是随时更新的信息),完全打破了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在这里,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求。不必按教材系统去学。它将包含两种能力的锻炼:一是信息的获取;二是信息的运用。另外,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使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加强了学生协作性的培养
在这个模式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围绕一个主题和问题,大胆地发表见解,经集体讨论和交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可以使参加讨论的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团队精神、集体观念的培育,使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朱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