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刍议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模式改革(1)(2)

2017-10-15 01:11
导读:二、主干课程阶段式单线推进与非主干课程弹性并进 所谓主干课程,即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按照课程的性质
  二、主干课程阶段式单线推进与非主干课程弹性并进
  
  所谓主干课程,即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按照课程的性质和专业的特点以及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渐进的合理过渡和知识的衔接规律阶段式单线推进进行排课,具有相当的完整性、科学性,教学方便易行。所谓非主干课程,即区别于主干课程之外的各种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理论课程、第二课堂、院级和系级通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提高的综合化。
  首先,主干课程遵循单线阶段推进主要是出于知识体系的衔接的考虑,但是非主干课程可以不受此限制,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安排课程。其次,在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与设计理论三块空间分配上采取弹性机制。总体上的设计是第一阶段设计基础课与设计理论分量相当。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对专业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所以需要加大认知课程的分量,如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赏析等课程。理论课程从第二阶段则适量减少,在对专业有一定理解后,可适当开始提高学生的美学、哲学、艺术史修养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到第三阶段则是密集的专业设计课,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训练,从实践中体会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建立初步的能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该阶段学院公共课程已经结束,学生又面临走向社会的现实,所以在这一阶段增加了设计与社会方面接触的知识,比如,交流策略、文化与设计、社会与设计、设计与法律、设计与传媒、WTO与市场经济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时间不必太长,可同时开课,但要把握好针对性。
  其次,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制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原则,为今后高职教育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为核心的学分制模式做好准备。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最后,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目的主要是辅佐主干课程,课时大量增加甚至在课时量上超过主干课程的课时量,高职院校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大量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未来设计教育的趋势之一。艺术类选修课分为两种:大课选修与工作室选修,大课选修适合知识面宽广,普及型或者是外聘(客座)教师开设的不定期的课程,人数可从50—150人不等。工作室选修则适合知识面较窄,纵深方向带有技术实践性质的课程,人数以10—15人为佳。这样,学院不仅达到了专科层次的学有所专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而且也为一部分学生职业迁移和走向更深层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核心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与建设
  
  和其他应用性专业一样,工学结合是实现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的一个有效途径。针对社会及行业需求,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及师资培训,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争取企业注入资金,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仿真职场氛围建设。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应达到的专业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内容,围绕公共技术平台课程模块及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施“双证书”教育,即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使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
  做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组建项目建设与课程建设团队。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明确课程团队及负责人,各核心课程形成项目课程的框架结构,各项目、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概要描述。完成项目课程内各模块的详细设计与教学单元安排的详细描述,以及教学单元的典型教学设计方案。各核心课程团队与聘请的兼职教师(典型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要针对已形成的项目课程(项目一模块一单元)框架结构、能力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描述,进行项目课程内各模块的详细设计与教学单元安排的详细描述,以及典型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方案,要求单元教学设计方案有明确的任务或技能训练要求,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角色扮演、情境组织等体现“学做合一”特色的教学设计要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随着世界和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势必要求人才培养标准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综合化,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从企业的运行来说,一批具备了多专业背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为了实施设计教育综合化,先前以教材为基础的分门别类的课程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只有以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项目教学来代替课程教学,即以一个个由易渐难的项目为核心,有机地编排相应的知识,使学生在这些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和造就综合的设计能力,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当然,一些系列化的项目教学并不一定是面向实际对象的设计,也可以是基于设计程序和方法的教学课题。这些项目教学不仅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也注重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尤其是实践性环节,包括市场调研、综合调研、顶岗实习、市场研发、毕业设计等。这一模式对于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视觉传达等专业方向都是适宜的。
  
  结语
  
  结合传统的艺术类单元制课程教学模式,新的改革就是确立主干课程阶段式单线推进与非主干课程弹性并进相结合的课程推进模式,加强核心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与建设,使得学习时间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也完成了教师、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课程框架,到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至设计教育管理,我们都要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建立完整、高效,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吴国强.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J].装饰,2004(9).
  [3]都国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初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4]郑丹.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模式初探[J].设计艺术,2002(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何召锋
上一篇:在后现代主义艺术理念支持下的非职业舞蹈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