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探索(1)(2)
2017-10-15 01:15
导读:四、介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扩大学生的兴趣 民族音乐欣赏,除了介绍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精品外,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也要介绍
四、介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扩大学生的兴趣
民族音乐欣赏,除了介绍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精品外,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也要介绍。如《梁祝》《彝族舞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赛马》《春节序曲》《瑶族舞曲》等等,这些作品或者有优美的旋律,或者有着动人的故事,因此课堂效果是非常好的。除了这些作品,笔者有意识地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当今活跃在世界乐坛上的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兴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文革”以后从专业院校毕业的作曲家脱颖而出,有的甚至活跃在世界乐坛上,如谭盾、叶小纲、周龙等等。这些作曲家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有的从中国专业音乐院校毕业之后又到西方继续学习音乐。他们的音乐往往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因素,创作的作品曾在某一个时期被称为“新潮音乐”。这些作品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谭盾的某些作品。那么,这样的作品,是否要给学生做介绍,他们是否能够接受,仍然是未知数。但是,这些作品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作曲家的群体,我们需要对此关注。笔者把谭盾创作的一部作品《鬼戏》给学生作了介绍,让大家欣赏讨论。出乎意料,欣赏以后有很多学生对这样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作曲家运用许多“音乐形式”,诸如石头、水、奇异的人声创作的作品,并没有表现出排斥感。有的学生甚至说“深受启发”。在随音响配备的作品介绍中,摘录了《深圳商报》《让莎士比亚与中国和尚对话——谭盾与乐迷一席谈》的一篇文章。谭盾在回答乐迷提问时曾经说道:“所有技术上的突破,也都是观念带来的……现在的音乐的优劣就是观念上的对比……”笔者认为谭盾的作品可能给了当代的大学生某些启发,他们可能感受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创作理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民族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只能是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优点是可以浓缩很多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还有很多形式可以作为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补充。
1.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
如果有条件,一定要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如选修一门民族乐器。学生在学习乐器的时候,在教师的教导下,学习演奏技巧,了解乐曲的风格,逐步感受音乐的美。
2.实地采风
我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文化。笔者所在的地区是潮州音乐的故乡,被有的专家赞誉为“绿色的音乐”。如果带着学生实地去采风,他们的感受肯定会更深。
3.现场聆听民族音乐会
记得有一段时间,笔者曾经对戏曲兴趣不大。但是有一次,笔者在剧场看了我们广东省的戏曲调演,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优美的唱腔、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现场观众的热情,都使笔者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以前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戏曲表演,不同之处在于剧场欣赏却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如果有时间和机会,可以现场听一些民族音乐会。作为教师,一定要多注意演出的信息,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欣赏。
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有责任把祖国优秀的音乐文化让学生认识、了解、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注释 :
①王子初,王耘.文物与音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第82页.
②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245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董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