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职业发展趋势(1)(2)
2017-10-15 01:15
导读:(3)健康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健康为主的体育知识为基础,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
(3)健康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健康为主的体育知识为基础,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具体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其发掘潜能,完善个性,在受教育过程中进德、益智、健身、促美,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 高校体育教育职业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 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地位
首先,要利用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优势,广泛宣传高校体育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重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以形成良好的社会体育风气,提高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终身体育理念,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其次,加大高校体育改革力度,增加学生体育空间,改善高校体育设施,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真正肯定高校体育重要的基础作用,确立了高校体育的社会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及全民的体育意识。
2 把握高校体育教学方向
应该面对全体学生,把工作的注意力重点放到全体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处理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才能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产生更大的效益。
3 发挥高校体育多功能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终身体育将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强调体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把生活引入课堂,使之与将来社会(生活)接轨,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协作、竞争、拼搏、进取等现代人的意识;通过高校体育的最终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发、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学生终生服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 结论
高校体育应尽快建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体育教育新体系、新措施,把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观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搞好高校体育改革,使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为培养跨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从哲学和社会科学视角认识体育运动[J]体育科学,2002,3(22):40-42
[2] 吴晓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产业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13-15
[3] 陈宁论高等教育的改革对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6-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