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艺术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2)
2017-10-15 01:25
导读:三、运用不同的音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是一种多元、复杂的活动,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艺
三、运用不同的音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是一种多元、复杂的活动,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在综合音乐训练中,集体发声练习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声音和听觉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和谐的艺术课堂氛围,为进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时,可将学生分为一到四组,先分别给出“do”“mi”“sol”“do”一个大和弦(也可以加入其他和弦)。先由一个声部开始,逐步加进二声部,再加进三声部、四声部,先轻唱,然后合唱,再由简到繁形成和声效果。在发声的过程中加进力度变化进行渐强、渐弱、强、弱的练习,在强弱的变化中加进速度,进行慢速、中速、快速、渐慢、渐快的练习。这样的训练,加强了学生的音准、声音、气息的控制,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配合能力,学生通过联想、实践,亲身感受到了音乐中的情绪和速度变化。经过学生的再创作,乐曲里所表现的情绪和意境便可呈现出来。再如,在节奏的训练中,除了“口读、手拍、脚踩、律动”齐练节奏、分声部节奏训练、合练多声部节奏外,请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拍子,将单纯的节奏进行变换组合,然后在自己组合的节奏上,练习填上自己喜爱的不同音高的旋律,进行音准、节奏、视唱的训练,再由全体学生共同修改成一段完整的乐段,由此来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这样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由、主动、即兴地去模仿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通过探索式、研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和讨论,用演唱、奏乐、舞蹈、小品、朗诵、绘画、制作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再逐渐扩展到练唱歌曲的变化。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这种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学生会终生难忘,这种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也通过学习、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艺术创造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四、“假日模拟学校”培养学生艺术教学实践能力
所谓的“假日模拟学校”,就是利用小学放暑假的时间,请小学校长和小学教师们回家休息,由师范学院的学生们模拟担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职务。“假日模拟学校”一方面起到了送理想、送文化、送教育下乡、下社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锻炼。由于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小学教师需具备的素质应兼顾知识的广博性和综合性。因此,“假日模拟学校”为师范生们搭建了艺术教学实践的舞台。
新课改中的艺术课程综合了声乐、美术、舞蹈、器乐、戏剧、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假日模拟学校”中,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小学的音乐与美术课教学,并尝试着进行小学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如学生以美术为主结合音乐进行的《小鸟的家》艺术综合课教学,将美术、音乐、环保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节课中。小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学到了美术知识,同时还学到了音乐知识和环保知识。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得到了在课堂里得不到的锻炼,他们从选择课题、备课、写教案、做教具、试讲、正式上课、课后教学总结,完成了一整套的教学工作,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践,学生总结出,要想上好艺术综合课,必须要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和综合的艺术实践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必须在职前培养中获得。对此,学生分别写出了《体会艺术课程》《通过艺术课程教学谈对艺术课程的理解》《新艺术课程构想》《浅谈新形式下小学教师的定位》等论文,并获得大连大学大学生创新成果一等奖。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发挥师范生的艺术潜能提供机会和条件,是教师的责任。要着重培养师范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敢想、敢做、敢于创新,敢于“与众不同”,让师范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这样的教育实践很有成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认识的过程,学生个性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创造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而实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的热情。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就没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发挥个性,大胆展开想象、联想。无论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还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亲身参与大量音乐训练和艺术实践活动,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一定要注意角色的转换,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来指导学生的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艺术实践能力的目的,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3]郁文武,谢嘉幸编著.音乐教育与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第1—12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5]艺术教育.2007年第1—3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卢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