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时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研究与思考(1)(4)

2017-10-17 02:57
导读:4.新时期学校德育促使学生人格发展趋利避害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并结合三年来的具体案例分析报告,我们认为网络对
  4.新时期学校德育促使学生人格发展趋利避害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并结合三年来的具体案例分析报告,我们认为网络对学生人格发展趋利避害的原则是“建设、教育和管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是:

  (1)搭建信息交流交互的理想平台

学校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教育,最好是能够开设自己的机房。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在网吧等不易监控的场所接受不良信息。因此,近三年来学校加大了基础硬件的建设,建成机房6个,内设电脑240台,教师办公室人人配备电脑并接入因特网,建成绿色网吧和电子阅览室。以此同时,校园网络的建设还扩展到校园网站的建设,完成江苏省海门中学校园网站的建设,对校园信息实时滚动,并设“海中论坛”和“请你留言”,真正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理想平台。

  (2)保障校园网络信息的及时净化

因特网是一个良莠不齐的信息库,既含有大量宝贵的学习资源,也不乏引人入歧途的有害垃圾信息。我们在校园网的出口处进行防火墙的设置,以此来实现对整个校园网络的安全保障,防止恶意破坏和攻击。同时,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功能软件程序,在网络的总出口处,将色情站点、反动站点等进行屏蔽,我们还设置一些相关的安全规则,禁止学生使用一些聊天软件和聊天室。
      (3)建设网络人格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具有教育的威信和信息优势,在网络中正被消解甚至取代,鉴于此,我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心理学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外,还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与学生在网上交流沟通的能力。

  (4)规范网络使用监管的规章制度

为加大网络道德文明建设力度,每学期我校各班级均把“严禁未成年上社会网吧”教育作为学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点,列入班级工作计划。加强学生网德教育,我们对学生上网、使用网络设备制订了两级管理要求,一级为基本要求,即《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具体内容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一级要求适用于初中、高一起始年级。我们还制订了二级要求,即《网络信息素养标准》,具体内容为:(1)能够高速地、有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够探求个人需要的信息而不迷失于相关海量信息;(5)能履行符合网络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我们的主要参考依据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提交的《关于信息素养的总结报告》和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1998年)中,给出的当今青少年九条信息素养标准。二级要求适用于高二、高三年级。

  (5)优化校园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

通过技术手段对校内所有的计算机使用进行技术监控,并不断更新优化技术监管手段,对所有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技术监控,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教育引导,并作好相关记录,有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对于学生的有敌对、挑衅、不当的电子邮件、聊天评论或发布不文明、蛊惑人心的谣言进行查实教育处理。学校还运用《海门中学学生上网一级管理要求》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学生给予警告、勒令改正、取消连网资格3至60天、终止相应网络服务等程度不同的处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家长。

  (6)加强信息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成立网络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和对教师学生的网络教育;成立网络信息教育宣传联络队伍、学生网络文明协会,使广大学生在组织中受教育和利用社团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网络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做到对反动、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不在网上发表无根据的或不负责任的言论,适度地参与电脑娱乐和游戏。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网络道德规范,并加以内化,真正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在网络空间里外化出来,自觉约束自己,使学生虽然在网络空间里使用的是虚拟的名字,但展示的是真实的人格。我们始终把正面引导作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不断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使他们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学校以广播、报刊、报栏、橱窗等特别是校园网为载体,运用标语、漫画或专题讨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7)实现网上网下学生人格教育同步

我们运用学校网站宣传法律常识,向学生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他们形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我们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如“中青亮点”等,让学生了解并主动浏览优秀网站;我们定时变化学校主页信息,学校的重大决策尽可能通过网络让学生知晓和参与,学校通知、公告之类的信息用滚动新闻的形式播送,国内外重大事件及时在校园网“海中论坛”上开展讨论,校园的竞赛评比等活动也让学生轻点鼠标投上一票;开展网上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制作评比,高中各班均有自己的网页;我们还设置网上校长信箱,学生有话可以直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一位校长。

  (8)加强网上学生人格预防补救教育

利用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建立网上心理辅导,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辅导员,定期上网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对心辅导室的有益补充,可以使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能够得以及时解决,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网上人格补救教育的落脚点立足于完善学生现代“网络社会人格”,能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和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策略;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并塑造健康的、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

  (9)强化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

我校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不可缺一的作用。除了学校切实加强网络管理严明网络责任以外,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散发家长手册、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定期举办家长网络知识培训班,指导家长关注、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其次,我们进行了社会总动员,携手共建“绿色时空”。我们通过采取与社区(特别是周边网吧、派出所)联系等多种方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增强全社会成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一个规范健康、有序运行的“网络大系统”,把学校、家庭、社会(包括网吧)的优质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为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和人文环境。

  (10)举办内容丰富的网络德育沙龙

我校的校园“知心网”坚持定时开放,具体时间为每天中午11:50—13:20,由校长、心理学硕士、德育骨干教师、中层干部及课题组成员负责接待网上咨询。同时学校领导、教师也主动走进“共同聊天室”和“网上校园论坛”,参与到学生的聊天、评论中去,一般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同学朋友的身份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以平等尊重、保密、助人自助等为原则,不时地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降低了学生的自闭、郁忧症的发生率。“校长直通车”每周定时开放,由校长轮流值班,抓住“火候”对学生进行不见面的思想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运用疏泄、劝慰、引导和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辩证看问题,培养健康的人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家庭和社会,立志做有为青年。“我与家长面对面”经常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和部分家长与我们学生共同走进校园网,对一些问题共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理在争辩中变得越来越明,错误在“口诛笔划”中无逃逸之身。使我校德育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实效性更强。在进行形式多样的网上德育辅导的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网上德育课堂,使我校的德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超时空。我们还积极利用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两课”教育、人生修养、社会道德观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一改以往德育教育的呆板、硬灌输的旧模式,开发德育教育的网络媒体手段与模式,以增强德育的及时性、实效性。这样一来,我校的学生对正确积极的东西接触多了,自然会对非理性、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再次,我们德育工作者通过此途径,可引导学生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事非,开展道德评价,实现舆论监督,从而使广大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和筛选。我们开设的德育课堂具体有:“共同关注”、“一周要闻”、“中学生性心理”、“法治在线”、“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美文赏读”、“高端访问”、“创业之星”、“心灵咖啡屋”等,没有刻意的说教,也不是一本正经的思想政治课,而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和启发性于一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对学生心灵的培植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晴天雨露小屋
上一篇:试论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