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分析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所存在的差距,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依靠农村职业教育,提出农村职教创新要以新农村为主线,从理念创新、保障机制、创新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教育创新;新农村建设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rmers’ qualities about science,technology and cultur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points out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quality must depend 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that the innovation of the education should encircle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lso has a discussion of concept innovation,system guarantee and keys of creative ideas to the research.
Key words: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innovation;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然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农村的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型转变,从而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1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所存在的差距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差别和分别管制,加之农村经济和农民居住的分散性,客观上形成了城乡的二元结构,形成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分配。义务教育实行2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年限只有6.7年,还达不到义务教育规定的年限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有五亿劳动力,文盲和半文盲占7.4%,小学文化程度占31.1%,初中文化程度占到49.3%,高中文化程度占9.7%,接受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只占劳动力的13.6%。而同期城市受教育年限为10.2年,小学文化程度是农村的18倍,高中文化程度是农村的4倍[1]。由于文化低,致使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新技术和新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2 农业科技知识缺乏,生活生产状况较差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表现在:一是农民科学种田知识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民仍然按传统的观念进行生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作物的防病、防灾害知识欠缺,面对多种病虫害不知如何防治,导致农作物减产。二是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不重视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不灵,农副产品卖不出好的价钱,影响农民自身的收益;三是实用技术知识能力不足,进城打工的大部分属苦力作业,在同类作业中,拿的是最低工资,如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大部分属此类,大部分农民不懂技术修理技能,不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目前农村建筑所用的泥瓦工,一般都没有上岗的资格证,直接影响其待遇。四是农民居住分散、地域广泛,以户为主的作业方式,农民的生活和劳动纪律松弛,法制观念淡薄,生活环境和卫生健康状况不佳,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相对空虚。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国农村的现状,分析起来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和农村经济结构造成的。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关键。
2 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农村职业教育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农民进城打工的打工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一部分农民实现了身份的转变,而纯农业经济增长却出现停止与萎缩状态。与前两次新农村建设不同的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家财力十分宽裕的情况下提出的,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开始逐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无论是取消农业税、还是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退耕还林和农作物补贴,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都是在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十分丰厚的前提下实施的。因此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建设时间的持续性、财政支持力度的增强性、建设思路的超前性、建设规模的宏大性。最终目标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体化。从前两次新农村建设情况来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中国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职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条件。
从根本上看,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必须发挥各类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应该说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农村适用性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着社会认可度低、办学方向错位、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全、教师队伍薄弱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依赖技术进步,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技术和人才。只有培养出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千百万计的农村青年,就能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柳较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