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外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及启示(1)(2)

2017-10-19 01:22
导读:(一)“绿色证书” 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农民资格考试,政府规定必须完成一定的农业职业技术继续教育,一般是2年以上,考试合格发给“绿色证书”,才
  (一)“绿色证书”
  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农民资格考试,政府规定必须完成一定的农业职业技术继续教育,一般是2年以上,考试合格发给“绿色证书”,才有资格当农民。根据政府的规定,取得“绿色证书”以后才有以下权利:购买土地,申请建立自己的农业企业和经营农场;得到政府的低息贷款,利息只有商业贷款的1/3;创办农场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头6年可以减免税收;为使农场现代化,可向共同市场理事会贷款;国家派农业顾问进行指导,提供技术援助;子女继承经营农场,受过农业教育的有优先权。
  
  (二)徒工培训考试
  当农业工人也必须经过徒工培训,如瑞士农业徒工培训需经过国家统一标准的考试,考试委员会由农场主、教师、农工代表组成,及格发给“技工”证书,证明有从事农业工作的能力,技术的熟练程度合格。除了当农民和农工的资格考试外,还有“能力”、“领班”和“师傅”证书考试。瑞士规定,完成徒工考试后,并有1年农场的实践经验,再到农业技术学校学习,考试及格发给联邦“能力”证书,有了这种证书工资待遇就不同;师傅考试是技工理论和实践的最高考试,由联邦政府任命考试机构进行,参加考试的条件是:至少25岁,取得联邦能力证书,按考试委员会规定要有一段实际工作经验,提交一篇农场经济的学术论文。考试合格发给联邦“师傅”证书,有了这种证书就有资格带徒工和当兼职农业顾问[4]。
  
  (三)等级证书考试
  法国农民接受农业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后,按培训等级发给不同的证书,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职业教育证书,要求有3~5年农业实践经验,要经营农场但没有得到农业职业证书,需要进行至少200小时的农业职业培训,取得证书才能得到国家的补助;农业专业证书,对一专业经过680~920小时的培训,可授予农业专业证书,政府确认他具有某种专业能力;农业技术员证书,成年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资历,经过2年的培训,可取得农业技术员证书;高级技术员证书,技术员再经过2~3年的培训,达到农业专科水平,授予高级技术员证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两星期左右的短期培训班,学习某项专门技术,培训的时间在120小时以下[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五、启示与借鉴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多,素质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慢,剩余劳动力数量众多,急需通过发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以改变现状。而目前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并不乐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民工潮”与“民工荒”同时并存,这些无不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借鉴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明确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目标
  明确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目标是实现理想培训效果的先导,具体的培训政策、内容及方法措施均应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我国应考虑特殊国情,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培训目标,并在总目标下分设具体目标。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即以素质提高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要根据区情,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具体目标的制定。如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重点是培训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农业职业技术培训要把培养高中级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和培养乡镇(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并重;中部地区重点是培训农村劳动力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和集约化养殖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西部地区重点是培训农村劳动力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发展特殊农业和生态农业。
  
  (二)确立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保障制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法律支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常抓不懈的一项重头任务,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重视。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计划》等政策,但至今尚未制定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相关的专门法律法规。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必须树立把农业职业技术培训融入大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建立完善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法律体系,为农业职业技术培训赋予应有的地位,并以立法形式加以保障,配以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能支持和促进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
  2.资金支持。毫无疑问,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经费问题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就我国目前而言,投入主体应由政府和受训人员组成。国外成功地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培训经费的充分保障,在经费的投入机制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因此,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保证其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在中国目前经济情况下也是不可取和不可能的,应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个人合理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应促进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协调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术培训要体现地方特色,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实施委托培养、互相培养等方式;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
  
  (三)完善我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显得雷同、单一。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建立起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努力办好现有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第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和地点,将长、中、短期定点培训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第三,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培训者在培训期间就可以通过实际生产劳动接触生产和经济领域;第四,注意培训渠道、层次、形式的差异化,实现培训机构、培训者、企业“三赢”的局面;第五,实现培训地的合理转变,从输出地为主转变为输出地、输入地共同培训;第六,加强普教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以确保农村劳动力增量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素质;第七,建立完善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6-123.
  [2] 许 华.美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J].教育与职业,2002,(02):49-50.
  [3] 夏金星.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 (22):52-55.
  [4] 陈俊珂.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J].职教论坛,2003,(23):60-64.
  [5] 周春晖,周世朗.法国的农职教育特色 [J].职教论坛,1997,(05) :4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郭 兵
上一篇:从社会对会计的需求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