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1)(2)

2017-10-19 06:33
导读:一个事物的影响面是多方面的,造成企业培训效果不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以上的原因则是培训中比较典型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因素。 三、解决培训
  一个事物的影响面是多方面的,造成企业培训效果不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以上的原因则是培训中比较典型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因素。
  
  三、解决培训效果不佳的对策
  
  (一)转变企业培训观念
  1、更新观念,认识培训的真正价值。从整体来说,培训的价值主要有:建设企业文化;塑造心理导向;实现知识技能建设。只有正确的引导,才使得企业管理者正确理解、认识培训。企业若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培训,首先传递的是这样的信息:这是一家尊重员工、鼓励个人发展、对未来有着良好期望的企业。而这样的信息则会反映出企业具有优秀的、双赢的企业文化。
  企业不能狭隘地认为培训是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是为他人做嫁衣。员工跳槽并不可怕,只要培训体系还存在,企业就可以不停地发展下去,因为它拥有了永不枯竭的企业人才的源头——培训。例如,美国的P&G公司每年虽然都有大量员工流失,但由于他们仍然坚持每年进行大量系统的企业培训,使P&G现在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理解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将其细化到各个工作岗位上,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要求;再建立员工的信息系统,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从而做好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对需求的界定,不仅要管理层来决定,还需要中下层的员工参与,因为这些员工切身感受到培训的需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尽量细化到个体,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安利公司引进了“员工才能测评中心”,以负责的行动、创新精神、持续学习的态度以及有效的程序管理等安利才能要素方面,评估员工的优势和需改善之处,并以此来制定该年的培训计划。根据统计,约有26%的员工表示加入安利后争强了对生活的信心,33%的人认为提高了个人能力和自身素质,这归功于安利成功的培训。
  (二)培训过程科学化
  加强培训的沟通工作,发动员工。培训前,培训方应该找员工沟通,让员工从心底里认可培训,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在培训中,应鼓励员工多与培训老师和其他学员进行讨论研究;在培训后,培训方应该举办交流会,由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汇报或交流心得,并做好总结。
  明确培训内容。企业培训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样性、科学性、集中性和时代性,受训者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重要失误以及企业在管理方法、战略思想上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应该作为培训内容,并在每个案例的后面提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在增加系统性、针对性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实践内容。
  改革培训技术和方法。国内的企业培训方法往往是简单单一的,而在美国,企业培训的手段多种多样,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美国的培训中应用相当广泛。应该在国内的企业培训中多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另外,还很多方法可以借鉴:比如讨论式,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者辩论,活跃气氛;娱乐式,将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等等。
  (三)做好各种培训后续工作
  培训的后续工作是相当重要的,比如,根据对一次拓展培训后的跟踪观察,学员被激发的高涨热情可以保持到培训后的1个月,团队精神可以保持3个月,由于没有跟踪活动,6-12个月后,大部分学员恢复到培训前的常态,因此没有后续工作,培训往往会见效甚微少。
  重视培训效果评估。具体方法有两类: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目前定性的方法应用很广泛,比如培训结束后企业组织培训学员座谈交流询问学习情况、组织问卷调查和相关测试、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定量的方法运用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常见的如成本收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边际成本分析等等。如果将定性的方法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使用,可以弥补彼此的弱点,强化各自的优势,能比较好地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培育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企业应积极培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烧开水如果只烧到95℃,那永远只能喝生水。所以,培训的功夫是不是做透了,就看你在工作中是不是真的能够展现出来。首先,要提高各级管理者的支持程度,积极提倡将培训运用到工作中并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其次,测量已经应用在工作当中的所培训内容的数量、频率、难度等,即了解实际的实践机会有多少,再根据测量结果变更培训内容或者工作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企业人才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培训,企业人员培训肩负着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任。企业应充分认识培训的真正价值,注意培训过程科化,培育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只
  有真正走出培训的各种误区,才能走出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怪圈,中国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张鹏高,戴卫德.“我们的富哥哥——高明的用人策略”[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2、刘湘丽.日本企业的应变能力培训[J].企业管理,1999(10).
  3、刘韬.培训者的困惑[J].中外企业论坛,2000(3).
  4、余菁.天津企业面临入世而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0(10).
  5、金招弟.培训为何老是走样[J].企业管理,2003(11).
  6、刘善仕.卓越人力资源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窦茂利.谈企业培训的深层思考[J].管理世界,2005(11).
  8、王恭容.怎样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EB/OL].致信网,2004-10-21.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9、林大正.如何让培训为企业创造价值[J].中外管理,2001(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林志国
上一篇:高校教师聘任的安全与危机激励机制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