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浅谈农村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有感于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运动”
镇远文德中学:龙 美
陶行知先生已逝去半个多世纪,但他的教育思想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久远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教育公平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平等。过去的人们的要求是“人人有学上”,现在的要求则是“人人上好学”。但是看我们现在中国的农村学校教育,由于教育政策滞后、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事实上是不公平的。
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分布得不均匀,个人获得教育的机会存在严重不均等。而教育的这种不均等发展已经成了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根源,甚至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城市和农村,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不一样,从小学开始,一个台阶赶不上,个个台阶都赶不上。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在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方面的竞争,就是其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竞争。好的工作职位、优厚的工薪报酬,还有令人向往的职业前景,都主要取决于高层次教育。这实质就是一种教育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最后就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教育资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离教育资源最远。普通老百姓想要摆脱世代为农的命运,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于是他们舍身卖命,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可是他们就是倾其所有,也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例如,许多农村孩子至今还不会说一句英语,至今还没有见过电脑。这让我们听来或许感到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这样。温总理在访问贫困地区教育时,中学就反映没有外语教师,学生高考吃亏。学校缺乏外语师资,外语教学水平很低。而城市的孩子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就胜于农村孩子,课后还花钱请家教。这样的形势带来教育的极端不公平,即城市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永远优于农村的孩子。农村贫困仍然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阻力,让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仍然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目的。 大学排名
由于对教育的投入难以立竿见影,某些地方政府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热情不高。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多年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徘徊,远未达到4%。过去的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结果变成了谁管理谁出钱,乃至谁上学谁出钱。现在的农村,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是一个重要进步,但学校的办学经费仍然十分紧张。长期的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学校以及强校与弱校之间差别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所应当做的首先是反思自己是否尽到了为公民提供优质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而不是把自己酿出来的苦酒强制别人去喝。
对此,我们的政府应该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完善教育制度,加大教育财政性投入,充分运用的宏观调控作用来制经我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教育日趋平衡。对于农村问题,国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及大学生“上山下乡”,优化农村师资力量。相信这样,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这无疑也会大大有利于我们和谐 社会的建设,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
当然造成城乡教育公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一下子改变这种当今农村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在有限的经费中找准使用方向,把钱用在刀刃上,势必成了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的起点和切入点。近年来,在普九工作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大量投入,各地兴建了漂亮的教学楼,添加了各种教学设备,农村学校似乎焕然一新。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免费上学,贫困学生生活补贴等政策的落实,乡村教育可谓轰轰烈烈。然而,在社会竞争取决教育竞争的今天,农村孩子在发展和进步上显得十分被动。高校中城乡学生比例的上升就足以说明这些。更多的农村孩子在中学就产生厌学而弃学,厌恶老师的管教。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厌恶原因还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环境轻视教师,轻视传统的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造成现在的学生只知道还珠格格、精武门,而不懂得祖冲之、宋应星。更多的学生是厌恶老师的管教,从而导致厌学,而向往去南方打工挣钱。当然去打工并不是有什么错,但对一个农村学生来说义务教育都还没有接受完就去打工,能懂得什么技术,有什么能力养活自己?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说他最多混个初中文凭,然后去打工,现在读不读书无所谓。这种广泛存在的厌学情绪,极不利于以后对农村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对我国劳动的质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我们的教师在这过程中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届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劳动力都是一个个基本知识和能力都不合格的劳动者,这将大大延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样从教育不公平而引起的后果将被放大。如何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是今后极其艰巨的任务。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
1. 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对教师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导致农村教育质量的下滑。
首先,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教师上课不认真。从西方经济的理论来分析没有成本的投入或投入过少,就不能产生效益或效益极为低下,同理可以推论,教师不能获得好的报酬,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上课走过场、形式。而不追求教育质量,而这种情况的改善,取决于国家提倡尊师重教和教育投资的力度的加大。
其次,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素质的降低。因为投资额的不足,就容易使得一些高素质的教师另谋他就,从而使教师的整体素质下降,达不到应有的学历程度,因此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 教师的敬业精神下降
近十年来,我国有些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简直不能让人忍受。而教育行业同样也存在这样问题。想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于教育,令我们这些后人汗颜。在农村中,由于娱乐活动少,有些青年教师对这种生活极不适应,只好以打牌、打麻将消磨时光。而且经常是通宵达旦的打牌,而一到白天上课,呵欠连天,如何能使教育质量提高呢?而且其行为对学生特别是对学生将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对学习的乐趣,使得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改进。
3. 对现有的农村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
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农村教师很难得到培训提高机会,在英国,教师每七年享有一学期的进修机会,美国教师每年至少培训两个星期,前苏联教师每隔五年脱产进修一次,而在我国要实行这种政策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不可能),有的六七十年代师范的教师其知识结构还是五六十年代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如何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更不要说调动学生的兴趣了,其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通过对现今的农村教育的分析,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上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村教育是一个系统问题,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它关系到我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问题。我们的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不应该只看到城市教育,而应该更关心农村教育,因为他们更缺乏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
4.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令人担忧。
很多农村教师学历低,年龄结构老化。多数农村教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具有较高敬业精神,但缺乏职业规划。农村教师知识的发展与城市教师的差距较大;教师知识进入退缩阶段过早;知识结构不完善,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较差,实践性知识水平较低。教师疏于学习研究,教法陈腐老化。这一点是当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保守守旧,不求创新。有的老师说,我日常教学工作繁忙,既要备课、上课,又要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哪有闲暇时间学习?有的甚至说我已经老了。正是抱着这种想法,许多教师虽然日复一日,兀兀穷年,教了一辈子的书,到头来却仍然是个教书匠,教学水平非但没有提高的,反而年纪越大,工作能力越低。他们对新知识不愿接收,自以为是,什么网络学习、研究学习他们根本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