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从47所大学看高师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发展(3)

2017-11-02 06:35
导读:3培养目标表述的差异性表明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培养特色 各高校的培养目标的表述各不相同,涉及的方面也各不相同,虽然部分学校

    3培养目标表述的差异性表明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培养特色

    各高校的培养目标的表述各不相同,涉及的方面也各不相同,虽然部分学校涉及到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五项能力,但是也有高校只涉及了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且没有根据各校所在地的区域性和的需求制汀各校的培养目标,缺乏培养特色。从各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似乎就业渠道很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准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具有地域特色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委员会提出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各地方院校应该进一步挖掘自身办学的优势,分析所处地区对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社会需要,准确定位本校的总体培养目标,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规格进行定位和设计。

    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其专业内容发展很快。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对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理论和技术,而且要能更好地把理论应用到技术中去,使理论更好地支持技术,技术更好地验证理论,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本文中,笔者对教育技术存在差异性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将各学校分为师范类、综合类和工科类,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类别院校存在的差异,因此,应当坚持分类发展,即区分开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类别。各类别学校应结合自己所在地方的实际,结合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本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地方特点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发展计划,以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来说,更应该重视自身定位的间题,提高本专业知名度,提高就业率。

    2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紧跟,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计划

    各学校应结合地域优势,针对需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求创新”的宗旨,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规范学科建设。规范学科建设要从学科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由学科定位决定的。各专业的课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各个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仅学分要求不一样,而且课程设置也有很大差别。但这并不影响该专业的发展,因为该专业强调各有所长。必修课是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除了理论课和技术课之外,还应增开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以及一些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扎实的学科基本功,又能在以后的行业道路上有所长。

    除了要规范学科建设,各学校应密切关注国家的文件和政策,并及时调整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权威性的标准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ETC)》等,各学校应当及时关注国家召开的各类与教育技术相关的会议,及时调整本专业的目标和结构。

    3.理论结合实践,完善实践体制

    笔者在上述的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就提到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的定位是“应用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得不够明显。师范类专业都有毕业,但是毕业范围较窄,故而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建立‘种开放式、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师范类院校可以吸取工科类或综合类学校的经验,比如工科类院校在实践环节上经常采用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的模式。专业实训是在某学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的训练,学生刚以真正地去操作和实践,效果也比较好。

    各师范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实习进行改革,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术

    (1)在各学期中,开展专业实训,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设定严格的制度,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提高对的重视程度,加大和物力的投人。让学生可以无顾虑、放心大胆地设想,放手去做,加大师资力量的支持。毕业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前一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让学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或者是做研究、亲身实践。

      (3)在进行教育实习的时候,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控。首先是学生自身,要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重视实习,毕业实习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段实战演习,所以,学生本身必须态度端正,对实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认真重视。其次是指导实习的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实习时应当随时给学生指导。最后是接收实习的学校或者单位,应当给学生真正的锻炼机会,而不是就上几节课就算了,更不是给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学生讲授或者知识。这些问题,实习指导老师也应当与实习学校或单位进行沟通。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提高教育技术专业的知名度,加大了社会对本专业的了解,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教育实习的价值也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从引人我国至今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办学经验日趋丰富,各类别的学校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和计划,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师范类高校是教师的摇篮,而师范类的教育技术本科生更是担负着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重任。因此,我国的高师院校应当重视教育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变革和改进,更好地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人才。

上一篇: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下《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