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基于PBL的高师现代技术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PBL的教学设计要素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又是达标效果的尺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基于问题学习的特点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自我驱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2、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这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存在(提出)一种具有一定困难,并且经过努力探索而又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学科,其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特点,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问题设计 PBL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所以,在开展基于问题学习时,如何设计、形成促进学习的问题对整个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的问题既有一定深度、广度,又可以预测其解决的途径,而且问题的提出真正出自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对问题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开始进行时对问题进行设计,第二阶段就是当学习进展到关键阶段,学习者搜查了大量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共享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设计,以促进学习的深入。
在第一阶段,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第一,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并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和动机态度等因素。第二,问题必须是基于真实情境问题,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中产生共鸣,需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这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学习在新问题中的迁移。第三,问题应该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教学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者的能力有效的迁移到问题的解决中。第四,问题应该具有劣构性,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找出结构不良的问题(最好是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开展第二阶段的学习时,可以按照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认知的水平层次上,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提供并促进开发出一个更宽广的信息基础在大量的信息中建立起某种相关联系。从元认知的层次上,设计的问题应该注意考虑以下的问题:怎样才能有效的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谁应该去做哪些对处理问题有效的事情,应该到哪里去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小组还有哪些人没有明确的分工,谁还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从认识论层次上,设计的问题还应该关注以下内容:如何才能从不断变化的信息中找出问题的本质,采取的解决办法和结论怎样才能对结果产生影响,若改变措施将会得出什么结论出现什么结果,学习者怎样才能树立一种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