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测评方法有效性分析研究(3)

2017-11-04 01:39
导读:3.通过分析后认为,通过评分和排名两种方式得到的名次普遍有着差异,说明学员对评分标准把握不一、测评打分权重不同的问题是存在的。但对于测评结

    3.通过分析后认为,通过评分和排名两种方式得到的名次普遍有着差异,说明学员对评分标准把握不一、测评打分权重不同的问题是存在的。但对于测评结果而言,两种方法测评出的第1名(学员满意教员)完全一样,测评为优秀、良好、一般也都基本上相同,只有个别中队在优秀与良好、良好与一般的交界处会出现不同的结论,说明学员之间的测评打分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明显。总体而言,两种方法得到的测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目前采用评分制得到的测评结果应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今后的测评中,也还应当组织学员认真学习测评标准,尽量减小测评打分的差距,提高测评结果的可信度。

    四、教学测评结果连续性的分析

    从2005年上学期到2009年下学期,共进行了10次教学测评,测评出264人次的“学员满意教员”634人次的优秀、538人次的一般。通过对10次测评结果的分析,发现存在较为明显的“37”现象,即约70%的“学员满意教员”、优秀和一般,都测评给了30%的教师,测评结果比较集中。而且优秀的教师总是多次被测评为“满意教员”,很少被测评为一般;一般的教师则很少被测评为“满意教员”和优秀,测评结果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相关分析数据(见表3、表4和下图)。

    五、结束语

    原本是抱着怀疑,寄希望于一个否定的结果,但一个个的数据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学校现行的教学效果测评方法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和不足,但总体上还是能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给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当然,由于对教学效果测评方法认识的不足和研究的肤浅,给出这样一个结论显得有些草率,仅希望抛砖引玉,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关于教育技术学之教育软件工程硕士点建设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