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因素(2)

2017-11-05 01:12
导读:(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设置缺乏衔接,课时安排(“原理”讲授一学期,“概论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设置缺乏衔接,课时安排(“原理”讲授一学期,“概论”讲授一学年)与开设次序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学生无形中会单独学习这两门课,不懂得之间的内在联系,影响效果。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一)学生实用主义思想严重导致其主体地位缺失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在条件下,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导致整个社会在价值取向上重物轻人、重科技轻、重生理轻,“培养人的教育发生了异化,集中表现为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塑造,重科学素养轻人文素养,重规范整齐轻创新独立。”由于人是处于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的范畴,是现实中的具体的人。社会是一个人的生存空间,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与认识的主体,其思想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总体上讲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生存环境的复杂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学生思想的多元发展,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一部分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扭曲。加之由于受各种道德情感与道德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逆反与怀疑心理。受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影响和缺乏科学的理论与丰富的人生阅历作前提,大学生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认识不到位,实用主义思想严重,利益意识强烈,导致从利益角度出发思考学习的内容,对于树立远大理想不屑一顾,不懂得经济、政治、的三位一体性,片面地看待问题,过分注重经济的作用,导致浮躁心理产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与信心,学习动机与心态不健康,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艰苦奋斗精神与团结协作观念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行为规范严重偏离社会主导方向。

  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制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作为科学理论如果不回到实践中去是毫无意义、枯燥乏味的,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必须被作为实践主体的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转折时期,大学生承担着多重角色,走向社会之后的他们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会涉及到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作为个人,教育好下一代是他们重要的责任,从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来看,家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中人,师范院校的学子多半会从事教育事业,面临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对下一代的教育。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主动地、自觉地接受了经由教师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可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通过消化、吸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责任重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地把学习马克思主义融人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授课方式单一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1.过于注重课堂教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调动和依靠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学生既遵循客观规律,同时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真正的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做有德有用之人。教育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是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育方式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教育内容与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僵化的教育方法,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共性轻个性,重灌输轻内化,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什么、怎么学缺乏思考,完全依赖教师,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反思此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缺陷是忽视对个体的教育以及对学生多样性的关怀,更多的是关注群体的需要和社会的利益,追求统一、秩序,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群体教育,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促成个体思想的转变,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物质力量。“主体性的缺失或弱化,只能导致人的工具性的泛化,使每个人都只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其价值。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不能自觉形成,必须灌输,但是在坚持灌输原则的基础上,即在注重课堂教学与改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必须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灵活改革授课方式,诸如讨论式、对话式、辨析式教学方法,以事实为出发点,通过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优劣,在了解现实背景及深刻根源等的基础上讲授理论知识,既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又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注重人的社会性,培养与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健全政治人格的人,更要注重提升人的实践能力,激发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
上一篇:异化消费与生态危机——简析本·阿格尔生态学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