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关于教师素质问题
教师是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因而建设高素质的“两课”教师队伍,是搞好“两课”教学的重要前提和首要任务。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两课”教师一般来讲是按照传统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并长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从事“两课”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既缺乏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也缺乏从事素质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而,我们应按照人的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人的现代化的要求建设“两课”教师队伍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自主意识、公民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具有较强求知欲和个人效能感的现代化的教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两课”教师队伍,就是要培养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扎实而广博的科学素质、娴熟的职业技能素质、健康的素质、必备的劳动技能素质、相当的文艺素质的高素质教师。具体地讲高素质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的知识的构成情况和组合状态。一般地讲高素质的“两课”教师应具备下列知识:①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指马列主义原理,原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西方,当代西方学,自然辩证法,学,学,等知识。②要具备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世界通史,中国通史,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人民公社史,文化大革命史,科学技术史,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上下五千年等历史知识。③要具备广泛的人物传记知识,主要指领袖或杰出人物传记。④要广泛欣赏革命影视片,如《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秋收起义》、《井岗山的斗争》、《长征》、《延安颂》、《新四军》、《三大战役》、《重庆谈判》、《开国大典》等。⑤要具备基础科学常识,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横断科学,要具备一定的常识。⑥对人类神秘现象、世界未解之谜等要有所了解。⑦对中学“两课”教材的内容要有全面的了解。⑧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实践知识。⑨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育学、心、教材教法等知识。⑩要能够熟透掌握国情国策,具备丰富的经济时势知识。所谓能力结构是指一个人的能力构成情况和组合状态。一般地讲,高素质的“两课”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娴熟的教学、导学能力,教育科学科研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另外,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两课”教师尤其要具备创造性地学习能力、创造性地备课能力、创造性地教学、导学能力。因为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师只要能熟透理解和熟练讲授知识,就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两课”教师由于“两课”的德育的特殊性质而必须通过创造性地学习对学生特点和需求备课,才能创造性地实施科学和导学,获得“两课”教学的理想效果,实现培养“接班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四、关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问题
教学改革的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过去,我们在研究实施教学改革时,多般强调教的观念的转变和教的方法的改革,而对学的观念的转变和学的方法的改革研究甚少。这是对教学改革理解上的一种偏差和操作上的一种失误。实际上,教学是一对辩证矛盾,我们只有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中来研究和实施教学改革,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在教学中,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因而教与学的矛盾双方,没有绝对的主次之分,只有相对的主次之别。从教育的国家意志和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讲,教处于主要方面地位,学处于次要方面地位;而从教育的消费者主体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来讲,学则处于主要方面地位,教则处于次要方面地位。鉴于教与学这一矛盾的特殊性质,我们只单纯从教的方面去研究和实施教学改革,必然难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我们研究和实施教学改革只有在教改和学改相结合的状态下,既重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的从属地位和要求,以教改带动学改,以学改促进教改,才能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的联系中,实现教育的创新和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