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两课”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3)

2017-11-05 02:10
导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在“两课”教学中,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第一、转变教学观念。要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在“两课”教学中,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第一、转变教学观念。要真正搞好“两课”教学,必须实现“教学主体观念”、“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关于教学主体观念的转变,过去的应试主张以教为主,后来的素质教育主张以学为主。这两种观念对“两课”教学来讲都失之偏颇,都不适合“两课”教学。“两课”教学只有在既以教为主又以学为主的双向互动的教学主体观念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一双向互动的教学主体观念中,“两课”教学应实现由教学的单一模式向教学、导学的复合模式的转变;“两课”教师应实现由教师的单一角色向教师、导师双重角色的转变;“两课”中的学生应实现由被动学习的人的单一身份向被动学习的人、主动学习的人双重身份的转变。这样的“观念”、“模式”、“角色”、“方式”的转变,能够给“两课”教学注入无限的活力,使“两课”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第二、创新教学模块。教学模块不改,任凭你怎样改革教学方法,都难以达到“两课”教学的理想效果。我国现有的“两课”教材,大多数都有教条主义色彩和空洞说教的缺陷。不跳出现有教材的局限,克服其教条主义的缺陷,“两课”教学改革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效。我们在“两课”教学中,通过创造性的备课,对教学模块进行了重大改革。如在《》课的教学中,我们创编和采用了“名人名言”、“案例哲学”、“理论园地”、“实训”、“研究与探索”的教学模块。“名人名言”主要刊载古今中外哲学家相关问题的经典论述;“案例哲学”则刊载古今中外关于相关问题的哲学故事。这两个栏目主要是引经据典,启迪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建立于人类丰富的宝库中,为广大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广阔的哲学思想背景。“理论园地”主要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实训”主要是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哲学,受到教育;;“研究与探索”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哲学理论,分析和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块就为“两课”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视角、广空间、泛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平台。第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两课”教学中,一些教师仍固守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课书为中心”的三中心思想,仍抱定“一本教材,一篇讲稿,几支粉笔一堂课”的古老教学手段,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四结合备课和四结合讲课法”、“参与式教学法”、“动态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收到了较好效果。所谓“四结合备课和四结合讲课法”是指备教材与备教参相结合,备教材与备学生相结合,备统编教材与备乡土教材相结合,理论备课与实践备课相结合;概论课与专题课相结合,讲述原理与讲述历史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教师能动地教与学生动能地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谓“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充分发挥理论认识、解释世界和和的功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以高新科学技术和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为兴趣点,通过社会、影视评论、专题座谈、主题活动、学生备课、学生讲课、师生共同评课等形式,让学生在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状态下积极地学、能动地学,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中、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中学出新境界、新感觉、新水平。所谓“动态教学法”是指不固守某一教材,而是参考各种版本的教材,博采众长,及时吸收和采纳该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实践成果,与时俱进地创新教材体系;不单纯依靠本校的师资队伍,而是以本校师资队伍为基础,聘请社会名流、专家和外校名师担任客座教授,建立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实行跨校“两课”合作,建立跨校“两课”教师联盟,与时俱进地建设“两课”师资队伍;不固守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教材体系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知识需求和学习兴趣的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所谓“体验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等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创编教案、组织课堂、导演教学、真理的多重角色的作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克服学生缺乏历史知识、缺乏社会经验、缺乏生活体验的缺陷,引导学生同教师一道共同融入历史、融进伟人的思想、联系现实由衷地去感悟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真诚地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从而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浅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理论课程综合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