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教师可以按课题组的形式分配小组活动任务,设置顾问、组长、成员,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如《当地酸雨情况以及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影响》,此类调查性课题研究活动必须在校外进行。利用假日活动小组和科学探究活动小组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显得比较合适,可以有目的的对自己的子课题展开研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将学生完成的研究成果打印装帧,建立班级的课题集,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也从调查研究中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五、随机生成型探究小组活动
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如何解决对许多教师来讲可能是个难题。在小班化教学中,这样的随机生成的科学探究资源不容错过。
在《酸碱指试剂和酸碱的作用》的实验中,由两人小组共同完成,期望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遇到酸不变色,遇到碱变红色。个别小组发现,酚酞遇到碱后先变红色后来红色就消失了。这个问题属于随机生成的问题,于是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酚酞遇碱先变红再褪去,可能是因为_______”,学生可以建立合理的假设。教师对于小班中各活动组立即进行再分工,完成新的探究。实验中遇到新问题———建立合理假设———设计实验———再次实验———得出结论。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随机生成型探究小组活动在人数较少的小班化教学中优势凸现。一是生成的新假设相对集中,教师容易进行分配;二是新方案形成后的二次实验,教师有相对充足的检验和评价时间。这些是大班化教学中较难以实现的。
六、制作型探究小组活动
科学课上有许多教师喜欢自制教具。这些教具一般都会大受学生欢迎,能不能让学生为教师来制作道具呢?如果在小组活动中安排制作型任务是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参差不齐,思维能力也深浅不一。通过小组活动中,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各显所长。评价的标准可以教师做指导,小组间互评。评价结束后,最优秀的作品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具,在教学时使用。
科学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给学生自主发展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小班化优势,必将把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理念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