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们要加强中小学教研交流,注重教师衔接意识培养。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但却同是义务教育阶段。同为基础教育,其间必然有很多地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甚少,小学教师不管初中培养目标,中学教师也不读小学教材及课程标准,出现了一些教学脱节现象。各类教学活动,中小学之间少有联系。小学教师不知中学课堂教学形式,中学教师也对小学课堂也没有观察和体验。加强中小学教师衔接意识培养,加强中小学之间教研交流,是做好中小学衔接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大学排名
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 主要靠教师指导, 比较缺乏独立思考和自制力,学习以记忆为主。进人中学, 教材的容量、知识的深广度以及学科的设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深入钻研, 独立思考。在学习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与自觉性, 要求能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 并注意自己学习的质量。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求有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仍然沿用小学阶段的方法去掌握知识, 就不能适应中学的多学科、多思维的特点再用机械记忆方法进行学习, 势必应付不了多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仍是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的起始年级必须认真扎实地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勇于提出问题,自觉订正作业,及时整理消化等习惯。
我们要研究小学高年级教材,加强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中学课堂不能只关注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更要关注学生能学到些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或者会产生什么潜在的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七年级教师需要比较系统地钻研小学教材,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学生在小学所学过深度,掌握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在知识上应达到的标准;同时了解小学毕业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实际掌握了哪些知识,以达到自然衔接。我们要在七年级着力推进课改,提倡“先学后教”,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选择和研制最切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以达到课堂上的高效。
我们要研究学生生理与心理变化,促成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在生理上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 活动量大, 精力充沛, 好奇心强;三是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 及时开展青春萌动期教育, 及时关心他们思想行为的变化, 尽心引导教育, 使他们能正确对待这些特殊情况。同时,中学教材本身要求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方面的要求比之小学有显著的提高。而从个性心理来看, 小学生对家长和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但到了中学,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 尤其是评价别人的能力发展很快。因此,家长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注意做思想工作时,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们要尝试开设“初中预备班”教育教学,探求中小学衔接教学发展的新途径。初中理科及英语学科普遍的问题是教学压力大,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第一年七年级基本处于对初中生活的适应期,第三年初三又将面临毕业和升学,中间只有八年级一年过渡,学生一旦跟不上,往往来不及调整,容易造成学习困难和初中阶段的两极分化现象。如果能在小学与初中之间开设预科班,拓宽初中教育的空间,有利于合理安排课程,尤其是中小学衔接过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