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
2017-12-10 01:5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人文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人文求善,科学
摘要:人文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人文求善,科学求真,社会的进步需要科学,科学的发展又受人文的影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首先必须走全民教育之路;其次科技人文并重;再次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它是一项重大、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必须经历几代人的努力。
关键词:人文教育 中国特色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是指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则是指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
一、中国人文精神的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文教育一直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是人文教育的一次规范。但不少专家学者还是疾呼“中国人文精神失落”。笔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在物欲日益膨胀的今天确实有所失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来自对传统人文精髓的冷漠无知。一方面对西方人文思想的无所适从。现在。有些青年向往西方浪漫的文化情调.而对西方的文化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他们分辨不清,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侵袭着人们的灵魂;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时常发生.不讲信用、坑蒙拐骗成为社会公害;金钱成了有些人为满足物欲所追求的目的,良心、道德、人性、人伦、人格成为金钱的奴隶。甚至更严重的是行贿、贪污、盗窃、抢劫、图财害命等社会犯罪,所表露的人文精神失落,让人触目惊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人文精神的淡化
有些地方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现象继续升温.人文教育逐渐淡化。社会上有些人豪赌豪饮,一掷千金,但社会上另一部分人却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上。以前邻里之间相互往来,互相问候,互相帮助的风气.现在渐渐被铁门铁窗隔离.人际亲情在逐渐淡化.功利主义在某些人的思想意识里逐渐滋长。孔子主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诚信、孝道、关爱的优良传统.也逐渐被当今一些人所忘记。
二、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世界伟大的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当他昕到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五十万平民丧生的消息时.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自己犯了一次最严重的错误。为此他亲自组织了“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意在反对核战争。原子弹研究的组织者,物理学家费米决定尽快离开“战争科学”.回到物理学研究中去。人们已经意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人文保驾护航.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英国针对20世纪8O年代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下降的状况.在1988年公布《教育改革法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日本1987年临教审第四报告中也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是以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同时还把过去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改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突出了德育的地位。我国专家学者同样也意识到对国民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及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此看来,对人文教育的关注,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更是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