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1)(3)

2017-12-11 06:41
导读:(二)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某些农村政策的不合理,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农业的

(二)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某些农村政策的不合理,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往往是增产不增收。“农民穷,农村苦,农业落后”的状况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农村经济落后,就业环境差,以及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不可避免地催发了农民的“离农”倾向。人们普遍认为,要想改变贫困现状,只有离开农村,不搞农业,不当农民,通过有关的专业和课程的学习,获得以后在城镇生活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把“家”搬到城里从事比较赚钱的与第二、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
(三)对农村职业教育存有偏见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歧视。一方面,相当多的人认为普通教育是正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落榜生”教育或“差生”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学生另眼相待;学习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因此抬不起头,觉得低人一等。另一方面,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科学技术,目不识“丁”的农民照样能种田种地。他们觉得将子女送到职业学校去学习农科类专业,是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钱财,与其去学习这些东西不如外出打工赚钱。尽管党和政府力图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现实中真正受到人们重视和青睐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与第二、第三产业有关的专和课程,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以致设置和开出这类课程失去意义。杜威就曾经说过:教育本无目的,因为有了需要才使它有了目的。由于家长、学生都没有学习上的需求,致使农村职业学校的农科类专业很难招生,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很难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
(四)用于课程内容开发的资源投入较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在物力资源方面,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并专拨了大量经费。而对用于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教育资金投入力度较小,导致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在新教材的使用上也遇到了相当的困难。在人力资源方面:教师本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与动力,没有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与专业方向相关的学科作为工具对课程内容开发需求进行过滤,也没有运用恰当的方式描述活动领域的开发目标。
(五)课程内容的改革受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
推动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动力是义务教育在广大农村的普及。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讲,普及义务教育的时间越早、年限越长、范围越广,其课程、教材水平也就越高,改革的意识和能力就越强,改革的机制也就越完善。所以,只有义务教育得到极大的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才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我国近几年才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而在农村却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受到或未受完义务教育,这些学生即使有机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也依然要面对相当大的困难,所以,为了照顾这些学生,课程设置过程中,无论是专业技能课的内容还是基础文化课的内容均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达不到社会所需的高度和水平。
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1.课程的改革要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任何一个职业角色,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社会角色。一个学习某一农业专业的学生,不是因为具有了该专业知识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农民,即使是这样特殊的职业角色,也必须具有文化知识修养和人文素质等。也就是说,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不能只把知识和技能作为一项指标,还要体现出另一指标,即在课程内容中蕴涵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指向。
2.课程的改革必须重视与现实生产、生活结合
现存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农村职业教育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较之于现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化,还存在着某种滞后性,这与课程内容的陈旧不无关系。农村职业教育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关注现实生产,关注现实生活,为现实生产和生活服务。只有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农村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今后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要从职业分析人手,先做职业分析预测,分析各个职业群体人才的智能结构,结合21世纪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发展需要,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按不同的目标分专业,然后按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筛选、重组、创新、优化,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过程,使之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要以培养下列人才为重点,积极开设专业并配之以相应的课程内容。包括:适应农业产后领域的发展需要,培养食品科技、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人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发展以及农村新的产业兴起的需要,培养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适应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农业工程等方面的人才;适应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培养集镇规划、城镇综合治理、观赏休闲业等方面的人才。
上一篇:心理效应在学生激励管理机制中的应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