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思维策略的网络训练设计(1)(2)
2017-12-12 03:14
导读:因此,在化学思维策略网络训练的设计中,我们既不能脱离学科泛泛地进行思维训练,又不能以单纯的知识教学或具体解题方法的教学替代化学思维策略训
因此,在化学思维策略网络训练的设计中,我们既不能脱离学科泛泛地进行思维训练,又不能以单纯的知识教学或具体解题方法的教学替代化学思维策略训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训练的实验依据,策略表达的特殊方式以及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等多种因素,将思维策略训练与化学知识学习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与发展。
(二)过程性原则
思维策略网络训练要注意思维过程的教学,并注意在思维过程的教学中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不能只是展现思维的结果。也就是说,不能只是简单地呈现解题的具体方案和现成的答案,而是要突出发现这个解题方案的思维过程及其方法。[6](79)此外,还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理想的思维方法的差异,并促使他们体验或意识到自己所用策略的不足之处,否则就很难改进学生的思维策略。
(三)分解性原则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也属于技能的学习,需要形成一个一个的“如果……那么……”等产生式及产生式系统。所谓分解性原则,[6](76)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几个思维步骤(产生式),每个步骤一般使用一个思维策略,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加以训练(也就是一个策略、一个策略地加以训练),最后再进行完整思维过程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一个个思维策略逐渐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程序(产生式系统),从而促进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成功贯彻分解性原则的关键条件是:第一,必须通过优等生和学习落后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对比,总结出成功的相对通用的思维步骤和思维策略;第二,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上的思维策略训练方法,不同的策略训练的方法应该不一样。
(四)智能化判断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和思维策略训练时,主要的教学交往形式是人—机交往,虽然通过BBS讨论模块或在线
辅导形式可实现人—人交往,但它毕竟是人—机交互形式的补充。因此,如何在学生作出选择之后,及时对其所采用的思维策略进行智能化判断,并立即给予相应的反馈,以帮助促进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是网络课程和思维策略训练设计值得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网络课程设计最为薄弱的环节。[4](55-59),[5](44-47)(五)态度性原则
心理学家曾将解决问题的成功者和失败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在态度方面有如下差别:成功者在解决问题时更有自信心;更重视认真思考和推理,而不是乱猜;精力更集中,而较少分心;更有耐心和毅力,较少烦躁厌腻;随时愿意抛弃已有的思路和答案,而积极寻找更佳的思路和答案。[6](81)在思维策略网络训练设计中,应该针对学生在练习中所选择的不同选项判断他们所采用的思维策略和相对应的思维态度(例如采用随机猜测思维策略的学生就不具备良好的思维态度),并在反馈中给予对错信息的同时,给予态度上的强化或指引,以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态度。
(六)迁移性原则
策略性知识也可能成为僵化的知识,只能在所学习的背景下使用,而不能广泛迁移。[6](82)所以,思维策略训练中,必须使策略性知识条件化,即明确所学会特定的策略在哪些特定的条件下适用,今后遇到适当的条件就要能激活相应的策略。
在条件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得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下运用,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因此,结合学科进行策略训练时,策略的术语要尽可能抽象出来,不用该学科的术语。就是说,采用抽象的术语和学科的实例相结合的训练策略,这样才有利于策略知识的广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