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1)
2017-12-28 02:0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对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要处理好课程教育与课
内容摘要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要处理好课程教育与课外活动两者的关系。课程教育是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普及性为基础,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普通高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遵循普及性,不应该盲目追求高水平,应该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相区别。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课程教育 课外活动
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性,现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但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多数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课外活动而轻视课程建设的现象,其实质是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对象问题,即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是面对少
数学生,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
所谓“素质”概念属于
生理学、
心理学范畴。从生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指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生理特质。从心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质。这样来看,素质的形成先天基因具有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已经证明,人的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是形成人和改变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用现代汉语就是说,人之间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大,恰恰是后天的教育,才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素质,所以我们才大力推行所谓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表现出的作用非常明显。实践证明,选用具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可使人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及独立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音乐之所以具有卓越的育人作用,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原因是音乐对人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的音乐词汇,使听者全身心都沉浸在音乐美的精神愉悦中,进而心灵得到净化,品性得到改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正是因为音乐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音乐素质教育。所谓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就是指普通高校开展的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及相关的课外活动。就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而言,其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到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问题,国
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即:第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是普及的、平等的,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第二,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第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归根到底,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
然而我们从现实情况看,部分普通高校表面上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十分活跃,如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各种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到国外参加所谓音乐大赛等。相比之下,音乐课程建设投入力量则明显不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课程教育与课外活动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