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发展的危机检省与风险管理(1)
2018-01-12 06:0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教育发展的危机检省与风险管理(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高职教育在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虚肿”、
[摘要]高职教育在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虚肿”、急于求成、人才流失、就业至上、竞争力不强、办学趋同、公共安全和危机意识淡漠等种种风险。本文认为面对这种情境,高职教育应实现发展转向,从根本上化解风险的滋生;应加强政府干预,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角;应实现制度保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应发展超前观念,用发展彰显竞争优势;应以特色兴校,追求个性化生存的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危机检省 风险管理 预警机制 特色兴校
一、高职发展的危机检省
1.发展“虚肿”的危机。自从教育部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政府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就形成一种强势扩张势态,为了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提升本省毛入学率指标,许多教育主管部门都将注意力集中到数量目标上,暴露出重速度、轻程度,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发展取向,“虚火”上行,浮躁心态日炽,科学的发展观始终没有落实好。诚然,在高职发展的初期,理应把握机遇,适度超前,数量扩张重于内涵提升,但倘若不加节制,一味高速扩容与膨胀,就难免有“大跃进”和“泡沫教育”之嫌。由此必然会带来生源基础质量差,师资准备不足,办学管理和经验水平滞后,校舍及设施设备跟不上的严重问题,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多而不优、大而不强”,发展“虚肿”的危机是高职可持续发展必须警惕和破解的一大风险。
2.急于求成的危机。为了解决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存在的定位不清、盲目升格及教学模式呈现本科压缩之类的问题,使高职教育更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奇缺的尴尬现实,国家启动了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并要求逐步将高职教育的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 “三改二”固然在缩短学制,提高培养速率,促成职业教育改革,降低学生受教育的成本等方面有它的好处,但也暴露了我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威胁到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无论是从高职学生的技能素养,还是从高职教育的定位上来说,缩短高职学制不仅不利于将学生迅速培养成“高级技能人才”、“技能紧缺人才”,而且还将会进一步拉大高技能人才的供求差距,背离我们举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初衷,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内涵就无从体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人才流失的风险。高职院校人才流失的因由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职院校处在高等教育的低端,档次和地位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二是人往高处走的发展需要和追求规律,决定了人才的外流和高移;三是高职院校的薪酬普遍不高;四是对个人价值实现预期不乐观;五是人才引进导致待遇失衡和不公;六是学校的管理机制缺乏让人才脱颖而出并发挥才干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的人才流失。
4.就业至上的危机。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人们开始越来越认同职业教育的就业取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要“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但“以就业为导向”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难免使职业教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是窄化了职业教育的外延和内涵。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就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只是职业教育的功能之一,除此之外,职业教育还具有育人功能、经济功能、传播先进文化的功能等。如果只注意谋职就业,而不注意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就只能培养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的劳动者,就没有尽到社会责任。二是容易形成职业教育的导向偏颇。三是引发片面追求就业率的现象。在就业教育的导向驱动下,追求高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共同的愿望。但片面地追求高签约率也导致了一些负面现象,如学校变相替代学生行使就业权利,有的学校和学生与用人单位合谋签假合约等等。这些现象不仅扭曲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也孕育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