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重要创见———层累造(5)
2018-01-12 06:19
导读:我们说人的认识是逐渐接近客观事实的。由于条件限制,顾颉刚对于远古一些具体事件的认识可能会有偏差。但正如本文的讨论所表明,他的疑古精神和“层
我们说人的认识是逐渐接近客观事实的。由于条件限制,顾颉刚对于远古一些具体事件的认识可能会有偏差。但正如本文的讨论所表明,他的疑古精神和“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方法论是合理的。大多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都只是宣传外国的进步思想,批判中国文化的落后因素,没有提出自己独创的理论,而顾颉刚却构建了自己的学说。“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理论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真正的创造。
新文化运动中一份重要杂志《新潮》的名称叫“文艺复兴”(TheRenaissance)。后来胡适就把这场运动叫做“中国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先进的知识分子重新弘扬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反抗中世纪教会的思想统治。新文化运动不是复兴中国的文化传统,恰恰相反,它是引进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对本国的传统思想进行批判。因此,应该说,它是中国的启蒙运动。中国传统的儒学千百年来一直是专制政
治的精神支柱。国民党在推翻了民国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政权之后,为了实行专制统治,又把儒家立为官方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被扼杀了,顾颉刚的观点也受到压制。几十年以后,“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几乎完全湮没无闻。中国的思想启蒙还远远没有完成。
注释:
[1]胡适《古史讨论的读后感》,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189页。
[2]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同上书,60页。
[3]同上,61-65页;顾颉刚《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同上书,106-134页;顾颉刚《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辩伪》,吕思勉、童书业编著《古史辨》第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11-62页。
[4]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第1册,60页。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5]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同上书,62-65、106-134页。
[6]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同上书,65页。
[7]同上,63页。
[8]钱玄同《答顾颉刚先生书》,同上书,67、69页。
[9]顾颉刚《答柳翼谋先生》,同上书,227页。
[10]鲁迅《理水》,《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卷,372页。
[11]顾颉刚《答柳翼谋先生》,《古史辨》第1册,225页。
[12]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5页。
[13]顾颉刚《自序》,《古史辨》第1册,41页。
[14]顾颉刚《自序》,《古史辨》第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10-12页
[15]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第1册,60页
[16]ArienMackandIrvinRock,InattentionalBlindness,Cambridge,Mass:TheMITPress,1998.
[17]作为史料,录象、录音带和照片等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它们也只是从某个角度、某个距离记录事物,而不可能全面反映客观情况。这些角度和距离的选择,往往带有摄影和录制者的主观因素。跟人的记忆一样,音像材料也会丢失一些信息,它们的记录也难免会失真。本部分对史料的评论基本上也适用于音像史料。
[18]BertrandRussell,“OnHistory,”inhisUnpopularEssays,NewYork:SimonandSchuster,1966,pp.60-69.
[19]参看RobertNozick,TheNatureofRationality,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3,pp.168,173-175.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0]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第1册,59页。
[21]李玄伯《古史的唯一解决办法》、顾颉刚《答李玄伯先生》,同上书,268-275页。
[22]JohnL.PollockandJosephCruz,ContemporaryTheoriesofKnowledge,Lanham: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1999,pp.8-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