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重要创见———层累造(6)
2018-01-12 06:19
导读:[23]顾颉刚《答李玄伯先生》,《古史辨》第1册,272页。 [24]顾颉刚《答刘胡两先生书》,同上书,101页。 [25]关于大卫·施特劳斯“神话的解释”,参看B.A.Ha
[23]顾颉刚《答李玄伯先生》,《古史辨》第1册,272页。
[24]顾颉刚《答刘胡两先生书》,同上书,101页。
[25]关于大卫·施特劳斯“神话的解释”,参看B.A.Haddock,AnIntroductiontoHisloricalThought,London:EdwardArnold,1980,ch.10.
[26]参看J.W.汤普森著,孙秉莹等译《著作史》下卷,第3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78-83页。
[27]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一卷,一号,1915年。
[28]顾颉刚《自序》,《古史辨》第1册,34页。
[29]同上,31、42、79页;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同上书,59页。
[30]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