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思考(1)(4)
2018-04-26 01:58
导读:确立“两个提供”作为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基本标准,是军队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一,这是由思想政治
确立“两个提供”作为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基本标准,是军队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一,这是由思想政治建设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特定任务和要求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心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因此从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确是推动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两个提供”也必然是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败得失的基本准则。
第二,“两个提供”标准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从内容上看,“两个提供”既包括了为军事斗争“打得赢”提供精神动力的方面,又包括为我军“不变质”提供政治保障的方面;既有从政治指导、思想教育方面提高官兵思想觉悟、勇敢精神、顽强作风和铁的纪律,达到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方面,也有从根本上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官兵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不断强化革命军人精神支柱的方面。因而,实现和完成好“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基本评价和检验。
第三,与根本标准即战斗力标准相统一。
3.具体标准:从思想教育既定任务的要求出发所确立的标准
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运用根本标准、基本标准,也必须运用一些具体标准。这些具体标准是对根本标准、基本标准的具体化和条理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既定目标的体现和反映。
思想政治教育的既定目标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内容划分,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四个教育”,“三讲”教育,高科技军事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从时间要求上划分,可以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教育目标,有的教育目标可以细化到年度、季度和月旬等;按照单位划分这些目标又包括中央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区要求达到的教育目标,各集团军、师(旅)团要求达到的教育目标以及基层连队要求达到的目标等。例如在开展“四个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用科学理论从正面对官兵进行教育灌输和启发,又要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官兵的思想实际、肩负的任务、驻地的环境,紧密结合具体事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而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指标和要求,使官兵们乐于接受和践行。对于在高中级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一方面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江主席的有关论述,领会有关中央文件精神,又要结合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制定出相应的整改目标及其措施,切实将“三讲”的总任务通过具体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评估和检验的根据
有了标准,还必须有评估和检验的确切根据。根据什么来评估和检验教育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是否有利于既定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在教育中,尽管教育者从一定的教育任务要求出发,从官兵的实际出发,并且努力将目标与效果、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等统一起来,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二者不一致、相去甚远甚至相互背离的现象。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估和检验中,应该注重哪一个方面,以哪一个因素为主呢?本文试提供几条原则,仅供参考。
第一,教育目标与结果相结合,注重结果原则。目标就是教育设定的“靶子”,任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都必须与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和完成好思想政治建设“两个提供”以及既定教育的具体目标相一致,保持教育有一个高起点。《决定》指出,要注意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官兵在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和社会经历方面的差异,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目标要切合实际。但在教育中,有的教育者不遵循教育规律,人为地拔高目标,搞“一刀切”,“一头齐”,以为目标越高质量越好,片面追求目标上的“高大全”,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官兵的思想觉悟、生活工作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结果“唱高调”、“空泛”、“不切实际”等成了教育的通病。“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由于目标不切实际,有的受教育者对教育产生了本能的反感。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较高的起点,但是目标一定要实,要注意对象的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否则,只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评估和检验就不能仅仅根据教育目标来下结论,而必须将作为起点的目标与作为过程终点的结果结合起来,既从教育所设定的主观愿望即目标状况出发,又注重教育终端的结果的客观状况,并以客观结果为主,具体就是以官兵接受科学理论、思想和行为转化的程度为主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