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高教研究对象一直停留在教师与学生,很少有较系统地研究关于二级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的工作,特别是其心理素质能力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教学秘书的责任和心理素质的相关内容为出发点,分析了教学秘书工作与其心理素质的关系,提出心理素质能力强会给教学秘书的工作带来正面影响,最后讨论了心理素质能力自我培养的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秘书职责 心理素质 策略和方法
一、心理素质的界定
从管理心理学来说,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专,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其内容可包括三层:个人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其中个人心理是这三层:个人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其中个人心理是这三层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心理素质能力强的人,他不仅有满足自己各种智力和非智力需要的能力,有校强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而且会有很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秘书的责任
高教教学的成功,除了来自师生的努力外,离不开教学秘书的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概括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即是“把上级的教务工作和指示传达给直接行事的教师们,同时又把教师们对教学的反馈汇报给上级”,这种工作起着一种“桥梁”式的作用。其责任具体为“负责课程安排,课程调停、考试安排和成绩登入”。这些事看似简单实为繁琐的常规教学管理的必备内容。可以想像,一旦这些工作失误,或某个环节失误,那么整个教学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而能确保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秘书的心理素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力不容忽视。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教学秘书心理素质与其职责的关系
1.职业认知误区。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对职业的自豪感,有时产生自我忽视。这些导致心理不平衡,于是他们不愿意同他人打交道,缺乏积极的职业发展目标,工作中没精神、没动力、自信心不足、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2.职业态度误区。由于对职业认知的偏差,他们对职业态度引起的心理状况常为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弱,在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性情急燥,反映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等。比如对教师要求的调课或监考任务的改换,一个教师可能会处理得当,可多名教师的同样问题就会引发火气按捺不住的时侯,就会大声指责教师“这样下去,我们还要不要工作”,或者一句话搪塞“这是规定,不能换”,或者执之不理,一言不发。慢慢地就会形成人格缺陷和他人交际关系的紧张,更会影响工作效率。
3.人际关系紧张。由于上述的原因,最后表现为与周围的人经常不和。上文已阐述了教学秘书的职责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于是对领导的安排不能理解,认为是故意为难自己,没有密切配合的举动,对同事不能协作共事,不能关心爱护。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心理,同时,主观武断、偏听偏信、多疑、懦弱等不良性格逐渐产生。
四、心理素质能力自我培养的策略
1.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教学秘书的角色意识是某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职业行为系统的认识,是该岗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提供了指导。对自己的角色认识越客观、准确,其工作行为就越主动和自觉,越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发展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诚然,社会期望角色与秘书实际角色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使心理上的压力增大,进而影响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力的形成。因此,强化自身角色意识,以提高自己的岗位水平和能力,尽力缩短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的距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