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
2018-06-22 03: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毕业
教育部副部长张
毕业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1句“教育乱收费是政府逼的”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笔者对张部长的 临退真言虽有同感,但也有异议。近年来,乱收费现象1直困扰着教育界,过去5年,全国中小学乱收费高达10几亿元。为治理乱收费,教育部高度重视并采取了1系列措施,每到新学年开始,教育部就3令5申,严禁乱收费。但总是有人硬要去闯红灯,总是不断有校长领导因此被查处撤职。为什么乱收费屡禁不止?为什么教育部下重药却难治此 “顽症”。乱收费产生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首先,笔者认为,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是学校乱收费的主要原因之1。现在我国的教育投入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和发达国家的6%左右。在全国很多地方生均公用经费政府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拨到学校,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向学校乱摊派或挤占、挪用学校经费。而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学校领导要把学校办合格办达标办得有亮点,都离不开1定的物质基础。特别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不得不冲破“1费制”的禁锢,违规向学生收取1些费用,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其次,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导致校际间差距巨大,从而使择校现象成为教育乱收费的“助推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相差越来越大,即使在同1地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也有差别。1些名校1方面享受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而且是超过1般学校的高投入,1方面又在收取择校费。而相距不过数百米的普通学校和名校相比,办学条件有天壤之别。1些农村薄弱学校更是捉襟见肘。农村小学1学年的教育经费才够万元,有的普通学校1年的经费才几10万元,而重点中学光建1个门楣就花费几百万元。校际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家长的择校热,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促成了更高潮的择校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家长择校的代价只会越来越大。
学校乱收费,主流是为弥补办学经费不足、为学校发展而为,用心良苦。但我们也不排除1些富学校乱收费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利益在作祟。从公开查处的现象可以得知,乱收费的“重灾区”往往不是穷地方穷学校。个别地方将教职工的利益与乱收费紧紧捆绑在1起,通过乱收费补发教职工自筹工资,教职工的劳务、奖金、福利补贴和改善办公条件都从这里开口,以减少政府财政支出。而政府不仅对高额择校收费睁1眼闭1眼,有的地方政府每年还从各校择校费中“调节”1部分据为已有。1般学校乱收费常常以“小金库”的形式存在,这就为政府或部门领导吃嗟来之食提供了1个“小粮仓”。1些能管理学校人和事的上级,有些消费在本单位无法支付,就强迫学校“埋单”,学校不敢得罪这些主管领导,为取得所谓的“上级支持”,只好从乱收费中支付。甚至于纪检物价税务部门,在治理乱收费上也来不了真的下不了狠手,这些部门每年到学校去几趟,收点外花钱,得到些好处,就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起学校乱收费的“保护伞”,以至于使那些乱收费的单位和个人更加“有恃无恐” ,今年查处罚没了明年接踵再来。既然有机可趁,有些最低层的班主任授课老师也积极行动,今天几元某费明天交几元某钱,弄点“小秋收”。由于乱收费受益队伍中除了掌握学校实权的干部,也还有1般的基层教职工群体,因此治理教育乱收费就遇到了强大的群体“抵抗力”,自然屡禁难止,见怪不怪了。
教育乱收费在摧毁1些教育工作者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同时,也玷污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对创设和谐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冲击波。要综合治理,彻底切除这颗依附在教育肌体内的“肿瘤”,首先就要尽量避免甚至消除择校现象,从乱收费的最大源头“断奶”。要淡化示范重点,不断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就目前而言,可以先将名校所收的择校捐助费等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全部用于薄弱学校和普通学校改造、达标建设,持强扶弱,使社会教育资源实现整体提高,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教育本来的公平、神圣。其次要斩断那些形形色色伸向学校的黑手,不管是谁不论是哪1级都不得向学校乱摊派乱推销乱征订。记得1所农村小学校长曾向我反映过,每学期,各级要求学校征订的书报杂志就几10种,有的书报与学校教学毫无关联,而费用几近学校收入的3分之1,此类重负小学校怎堪承受?其3,中小学更应当依法治教、依法收费,把义务教育法真正落到实处。为确保学校经费来源,国家应该采取强有力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县为主的
教育管理体制,保证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足额到位,并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千万不能把教育当成唐僧肉,甚至竭泽而渔。最后,在收费标准上,也要广泛建立教育收费听证制度,不搞1费制1刀切。在1些地方开展的社会调查中,不少家长就反映,1学期几10元的书杂费是否太低,担心学校无法开展教研教学,不能忽左忽右,因噎废食,耽误了孩子。在德国,学校的收费须标准不是由政府强制决定,而是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确定通过。我的孩子读书上学交多少钱家长行使权力说了算。(原载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