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唱歌、跳舞是青少年的特征,每1位身心健康的青少年都有唱歌的欲望。中小学是每1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唱什么歌,对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影响不能小觑。
我的1位办公室同事的孩子能歌善舞,上学放学走路都是蹦蹦跳跳,1路歌声。仔细听听,孩子唱的可都是1些社会上正流行的歌曲:不是《老鼠爱大米》、就是《两只蝴蝶》。昨1看见这歌名还行,可1往下听还是男欢女爱,靡靡之音。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些歌,孩子说,流行嘛,班上同学都唱。现在的中小学生中,很多人都有随身听、CD机、MP3,边走边听,或者边学边听流行歌曲,已经成为学生放松的最好途径之1。虽然学校每周都有1节音乐课,但音乐课的教材内容,学生大多不喜欢。比如,初中教材中世界名曲欣赏,京剧、戏曲、歌剧欣赏,以及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学生们感觉这些音乐离他们太远。再加上学习、升学压力大,许多学校要么抢音乐课补语数外,要么干脆就把音乐课当成了自习课,在音乐课上有些同学或睡觉或做题。那些热爱音乐的同学只能在课后去寻找,学唱那些社会上流行的歌曲了。
吟唱不同的歌曲,所受到的感染是不同的。伤感的失恋之曲,与欢快的积极向上的歌曲对听者、唱者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整天唱《老鼠爱大米》、孩子也会我爱你;每天把《两只蝴蝶》挂在嘴角,亲爱的你也会跟我飞。开始孩子也许是好奇,但时间1长,反复地吟唱就1定会悟出点什么。过去我们常说1篇好文章,1部好电影能影响人的1生,1支歌曲同样有时也能改变人。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