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中央电视台7月9日在焦点访谈中播出了1期节目,反映的是河北省东光县实验小学,根据县教育局文件,只招收干部子女入学1事。媒体也就这1事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和评论,给我们留下了1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这是被教育界喊滥了的、用以强调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的口号,但我们从节目中可以看到东光县文教局文件称:“实验小学招生原则上只限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子女”,这1方案是报经县领导审批的。县文教局长在解释时说:“实验小学因为是县财政开支,所以招收这部分人也就顺理成章”。这1解释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焦点访谈当场质疑他是否知道财政上的钱是又从哪里来的。
局长真的糊涂了,不知道财政上的钱来自纳税人?为什么还得这样做?因为这部分人有着相对强势的社会地位,他们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随时随地或方方面面牵扯着教育。教育不能违背政府意志,教育不能得罪这些人。联想起前不久,为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某县在城内挂牌指定3所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全部是学额不足的3流学校。教育不公,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昭然若揭。再想到教育收费,中央财政“两免1补”特惠农村贫困生,就像“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1样,体现的1种关爱和诣。教师子女在本校读书免费这些也无可非议。但如今在1些地方,1些学校享受特惠的早已不仅仅是贫困生教师子女了。财政物价税务1些能卡教育脖子的单位部门,子女在校读书也有特惠,甚至分文不取。考不上高中,如果是你就得交数千甚至上万元的择校费,但这些特权部门的子女可以自由选择,费用可以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