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由于历史及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农村教育因受行政区划,投入体制的影响,加上群众就学习惯及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上的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办学布局存在着诸多突出的矛盾:首先表现在完中上,1条龙办学被初中尾巴拖了后腿,从管理到教学难以规范。另1方面,发展不平衡。城里高中吃不了,乡下高中吃不饱,生源和办学位置反差太大,导致投入不当和资源闲置。1些农村高中单班招生难上规模,办学士气日见低落。2是初中布点分散,学校过多过滥,有些乡镇不上万人口,却有好几所初中,1碗饭,平均粮,谁也吃不饱,谁也养不好。有的地方“普9”匆忙上马的教学楼花了不少钱,又上不了档次。1年新,2年旧,3年又成了危楼。初中校数过多引发了平房多、危房多、单班多、代课教师多等诸多弊病,有限的教育经费只能管吃饭管修补,办学条件短期难以改善。3是小学太多太小,麻雀虽小,5脏俱全,从校长到主任,1人1校,1人1班,1人多课,学额班额不平衡,师资浪费,工作负担却不轻,1些基本的教研活动都无法开展,更谈不上配备专业教师开设音体美等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了。
客观公正地说,我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起步比较早,但步调不齐,发展不平衡。从行动上来看,不少地方开展这项工作不坚决、不果断,究其原因,主要受“3不”制约:1是不少地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采用“拖”字诀,把布局调整难题留给后人。2是1些贫困地区财政困难,不愿投入,保吃饭要紧,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有钱时再说。3是迫于压力,缘于落后,方方面面有抵触情绪。乡、村干部怕人骂,认为在自己任职期间所在地方学校被撤并,群众骂自己无能,留下历史骂名。学校干部怕降职,学校撤并了,原位学校领导怕调整后降为副职或被削职。教师怕调到小学任教,有的怕被调到离家远的学校任教,有的学历不合格怕落聘。有关部门和负责人怕引起不稳定,会发生偏差或半途而废,如此等等,对布局调整工作表现不够积极。尤其在1些“两基”刚通过验收的地方,不少同志认为应偃旗息鼓,再抓布局调整,恐怕劳民伤财。由此可见,统1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抓好布局调整是事半功倍、1劳永逸的大事,是巩固提高“两基”达标成果的强有力的保证,是优化教育资源,最在限度提高办学效益质量的基本手段,是穷县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素质教育,增强教育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各地要广泛宣传、提高认识,从发展新世纪教育的战略高度引导好农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全面克服本位主义和过去那种1村1校或1村多校的“小农”意识。“两基”达标验收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布局调整作为1把手工程来抓,县乡两级均应成立专门机构,下设办公室,从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班子,统1组织,协调落实具体工作,重点抓好规划制定、经费筹措、教师安置等影响布局调整成效的关键性工作。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首先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拿出初步意见反馈到各地,因地制宜再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分县分乡从年度到月份的工作规划,并做好任务分解明细表,在广泛征求各乡镇和有关财政、计划、城建、土管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报告,提交人大、政府审议批准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要由有关部门1次规划到位,排出轻重缓急,分年分步实施,无论是改造旧校还是兴建新校,校园建设都要力求做到教学区、绿化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勤工俭学区和劳动实习基地相对独立,校园环境以整齐、恬静、优美为准则,规划图纸要经教育城建等部门严格审查。为了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办学积极性,调整工作要与体制改革相结合。高中、示范初中的调整工作由县政府负责落实,县以下中小学的调整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在加在投入上,要建立和完善“预算内、附加、集资、捐资”等经费投入相结合的校改资金筹措体制。1是各地用于布局调整的教育基金投入应列出1定比例,对列入网点调整的学校在人员配备、教职工安排、经费投入、教学仪器、图书设备的添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布局调整有力度、有成效的地方要安排专项补助。2是把用于“两基”巩固提高的经费投入到布局调整上来,在任何情况下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3个增长”。3是千方百计挖掘经费潜力,并对下拨的项目经费执行配套制度,专款专用专户存储。
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杜绝资源浪费,做好4个结合:1是将布局调整同城镇建设、行政区划合并结合起来,要把办学的重点转移到小城镇中心地带,要把撤并的难点放在农村偏远地区,必要时可以结合进行行政村区划调整。同时加快完中的初高中分离,完善偏远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建设。2是将布局调整同薄弱学校建设、危房改造结合起来,本着扶优并弱的原则,对危房多没有发展前途的学校要挖肉补疮、忍痛割爱。对撤并掉的中小学,有使用价值的校舍要办成校办企业,做厂房或教师宿舍,这项工作由撤并单位提交翔实的规划报告。没有使用价值的要低价交由地方政府合理运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考察,合理论证,制定出严格的行政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对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出现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流失要严肃处理,对勤工俭学、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做出显著成绩的,要总结表彰。3是将布局调整与实施项目工程及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各地在落实灾后校园恢复、在落实“贫3”“义教”希望工程及布局调整项目工程时,目光要长远,投入要把准,切忌今年重建明年又被水淹,撤了希望教学楼又盖逸夫实验楼,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取消转移。4是将布局调整同学校“4制”改革、学制改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布局调整,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原载《安徽教育报》2000年11月22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