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古代,孟母为了让孩儿孟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3次搬家陪读,此所谓“孟母3迁”。今天,在我们身边周围,“当代孟母”跟随子女陪读现象已蔚然成风。君不见,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直到上大学,陪读,已经成为1种别具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形态。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要陪读的理由无外乎3种:1种是认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不陪着,可能会导致他们生活的混乱。这种类型以大学陪读为主。8月27日,来自辽宁省盘锦市的10岁大学生张?炀在父母的陪同下正式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报到。在2005年的高考中,张?炀以505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由于年龄太小,学校允许张?炀的父亲陪读,并在研究生楼给他们单独安排了1间宿舍,好让张?炀的父亲照料自己的孩子。小张?炀的所有生活起居都由爸爸负责,作为1个10岁大的孩子,远离家乡,还要独自面对诸如洗衣服、买学习生活用品等事,谁能放心?不陪行么?
2是认为孩子的自制能力差,如果不陪,担心子女在外谈恋爱、玩游戏而耽误学业,导致孩子行为失去规范。小刚今年被省城1所高校录取,9月开学前,小刚的妈妈在单位办理了内退手续,陪着小王来到了省城,准备在高校的附近租套房子,为小刚打理日常生活,好让他安心学习。原因是这孩子在上高2时有过“前科”。高1时小刚学习成绩1直保持在班里前5名的位置,到了高2,成绩突然1落千丈,经过调查,发现孩子开学后,经常以上晚自习的名义在网吧打游戏。父母1着急,急忙轮流紧跟死守,经过努力,孩子总算考上了个2本,但为了防止孩子再反复出问题,家长只好辞职当陪读。说是陪读,其实就是盯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是为孩子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1些父母深切地感受到,现在升学竞争非常激烈,来自高考和就业的压力太大,高中考是道门坎,不能让孩子输在这个起跑线上。这使他们将所有的心思集中在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上,总想尽其所能帮孩子1把。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1个孩子,部分家长的时间充裕,家庭物质条件丰裕,为了照顾和迁就孩子,父母没有舍弃不下的事情,更没有创造不了的条件。就连1部分下岗的人都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指望就指望孩子了。孩子在上学的同时,还最好能腾出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特长班的学习,哪怕是上学路上的时间能节省都尽可能节省。于是,不少家长专门买车接着孩子,自己替孩子打理1切,对子女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去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小林家在小县城,为了把时间节省出来,今年开学,家长将自家远处的房子租出去,而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小屋子,陪着小林过上1种全新的生活。
父母陪读的理由还有很多种,父母陪读的是与非,也众说纷纭。为了孩子的读书成长,不少父母含辛茹苦由陪读带来的经济上、精力上、生活上的压力,对1些家长来说,也不是1个“苦”字说得清楚。但千万父母的“苦”,有多少人理解与支持?
先说孩子吧,大多不领情。按理说,家长陪读当然乐了孩子,可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能腾出更多时间专心学习。但实际情况是呢,不少被“陪”着的学生承认自己实际是处于1种无可奈何,被动接受的状态。许多同学表示不愿接受这种行为,他们说上学的内涵之1,就是要培养学自己的独立精神、团队精神,要不然学校为什么安排同学们集体住宿。有个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是由家长陪着的孩子说: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管教下生活,任何事情都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好不容易来上大学了,本想着可以过自立的生活,能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没想到妈妈非要陪读。他都不敢跟同学们说,怕大家嘲笑。“我觉得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希望自己能回归到同学当中去。甚至羡慕可以在放学时和同学1块骑车回家这样的小事,路上可以和同学们聊1些不能对父母说的事,请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多好,可我不敢跟父母说。再说,1个月600多元的租金,压在我心里,总让我觉得要是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父母的辛苦,父母的陪读,让我1辈子也快乐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