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谈教师职称评定中的论文评选

2018-06-22 01:1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谈教师职称评定中的论文评选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毕业

进入暑假,今年教师职称评定的时间提前到来了。职称评定过程中牵涉的问题方方面面,仅其中的教科研1项,就令我们许多1线老师产生深切之痛,难言之隐。

有关文件规定,在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科研必备条件上就有1条:必须有——且必须是在省级以上学术专刊物发表,或者在市级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还要两篇以上。对这1要求,我不敢妄加评论是非。但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想就此说几句心里话。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不反对职称评选。教师要重视1线教学,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之余多写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札记肯定受益匪浅,所以我们1线老师不要1味抱怨,要以客观平和的心态对待这1职评业务要求。在教育现代化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具备比较强的发现问题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换句话说,1名教师,特别是1些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同志,如果工作多年写不出1篇像样的专业,这种现象很不正常,社会上会误以为我们的教师丧失了专业追求,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思考,疏于研究问题。但现实中,我们就有1些客观因素制约着,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板子都打在教师身上,暨缺泛公平也强人所难。为什么职评中1些中学,特别是1些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失的现象最为严重。就因为他们缺少教科研的氛围,缺少教科研的条件。1些农村中小学由于受1费制教学经费的影响,囊中羞涩,拿不出钱来搞教研活动搞课题研究,更不可能给教师创造1些参与学习评审的机会。加上中高考,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和社会给老师的压力,情况更加严重,相当多的教师只能把有限的工作时间耗费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上。1些优秀的资深教师除了高中考,根本没时间关注本学科教学的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无法得到任何提升,偶尔有些常写写教研的老师,在1些学校甚至还有可能被认作“不务正业”,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么的不利。而没有没有教科研成绩,对教师的职评晋级又是多么的无奈。

其2,我觉得职称评审中的条件要追求客观公正。近几年,对教师职评中的条件要求越来越严格,成了1道硬杆杆,实际上到了“1票否决”的程度。1方面有关部门的门坎在抬高,1把尺子必须是学术专刊;另1方面教研部门这方面的活动在减少,每年的评选在受限制,像今年市教研室各科评选都限制在百篇以内,全市每科有多少专业教师,怎能不让1线专业教师越来越力不从心。至于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教学成绩这些最能衡量1个教师真正水平的条件,在职评过程中似乎变成了不好衡量的软指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卡住了多少优秀教师教师进阶的步伐。只要有,过了按工作年限和学历划定的宏观控制线,评审就1帆风顺,连能不能上讲台在不在1线教学都管不了了。这种规定造成的恶果显而易见,有时在有些中小学已成为1种职称评定的弊端,压抑了大多数1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些工作兢兢业业的教师被卡在职称大门之外或错过时机,而有些根本不合格的教师手持“”挤进了大门。我有1位同事,说起来还是我的老师辈,如今我是中高了他还是中1。上个世纪610年代他就在1所农村初中任教,近40年1直是学校的台柱子,年年教学成绩在当地都是数1数2的。1989年他评上中级,他1直不屑于找人“搞”,后来就卡在“”上,直至退休还是个中级。当前不少教育专家学者都认为,虽说是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方式,但教育科研也应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教育科研是专家和专门机构的事,教师的职责是完成他所担负的教育教学任务。从广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1个教研过程,着眼点在于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属验证性研究,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这种成果主要体现在工作实绩上。市教育局长江兴代同志曾经手举市区1位老师厚厚的1本备课笔记教学反思称赞说:这就是最实在最有价值的教研成果。

其3,职称评审中的热要降温更要规范。你有政策,我就有对策,不少老师诉苦、反映,近年社会上非正规渠道的热造假空前高涨泛滥。1些师范类院校的《学报》《学刊》纷纷出版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增刊”、“专辑”,1些教育团体(学会、协会)纷纷组织评选活动。1些期刊、学会甚至个别主管评审部门把发表评选当成了捞钱的“聚宝盆”。趁势狮子大开口,公开索要收取所谓的版面费、评审费、出版费、活动费,带上了明显的目的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有的评选评奖活动,只要交钱,就大量地发奖发证书,1封封“交500元就能发1篇”的约稿信飞往农村中小学,1股“买”热在中小学悄然兴起。符合条件要职评的教师怎甘心情愿在上跌倒,网上下载东拼西凑。要钱交钱,托人找保1篇又1篇地攒够;为了自己的能发表,许多教师"甘愿"节衣缩食,从有限的工资里拿出1笔笔“版面费”“评审费”来。这对于广大的农村和偏远地区老师,则是1笔笔极大的开支,沉重的负担。为了制止1些不正常现象,有关部门后来又规定“增刊”、“专辑”上的1律不算数,要学术专刊上的。可是全国又有几家对口对学科的学术专刊,1年得多少版,才能满足全国评职称教师的要求啊!有位在省级教育杂志社工作的朋友曾向我诉苦:他最怕别人求发的事,去年1年,他手头上攒着的这种关系稿,足够刊物登3到5年!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能找上门路上得版面的能有几人呢?近几年有些教育报刊由于充斥这类,把发行与用稿联系在1起,质量大大降低了。1些堂堂正正的党报专栏,也跟着发表这样的,不伦不类,对于报社和读者,又是多么的不严肃和多大的资源浪费。

作为1线教师,谁不关注自己的职称评审,作为评审的必备条件评选,确实有许多老师们期待规范和完善的东西,在这方面努力和思考的不光是广大1线教师,还有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单位。

 

    上一篇:也为发展我市职业教育进几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