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新学期又将开学,1批批的新教村运抵中小学,这些散发着阵阵油墨清香的新课本,忽然让我萌生出1种新想法,牵扯到当前节约这个流行话题。
国务院前日已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列为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并且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1系列发展目标。全社会从倡导节约用电用水到节约能源开发,减少资源消耗,正被逐渐落实,并越来越为普通百姓所关注。前不久,上海1名中学生就发出1个倡议:将旧课本收集起来,留给下届学生继续使用。由此我也想呼吁:新学期我们的学校能否不用新教材,在所有中小学推广旧课本的循环使用。
让教材在学生中循环使用,可以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1种明智之举。且不说我们国家还不是1个发达、能源充裕的富国,世界上不少富国在教科书循环使用上都有1种良好的制度。在美国,1本教材至少要有8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寿命是5年。而我国的教材平均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几乎每个孩子每个新学期都要去领取1套新课本。1学期数亿本的新教材要伐掉多少树林,形成多少造纸污染,这本帐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教材的循环使用除了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好处:例如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实行“1费制”,国家对贫困地区学生开展“两免1补”等措施,为什么不能从教科书上去考虑。现在“1费制”的杂费标准几乎相当于书本费标准,如果说能让课本循环使用,省了书本费,那才是真的为家长学生“减负”了。
循环使用课本肯定有问题,有阻力。远的不说,如果真的实施,首先势必影响到造纸、印刷、出版、发行及相关行业群体的利益,1些靠教材养活的部门自然而然会受到冲击。所以,我们的中小学课本总是在不停地修订着。教材版本也在不时地变换着脸面,今天是人教版,明年是苏教版,后年极有可能又是人教版,其中的“猫腻”不便言明。这也许是旧课本难以循环使用的根本原因。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课本循环使用并不是不可能。1个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后,随之而来的新教材总会使用数年,1个轮回总可以吧,这就给教材的循环使用提供了方便,这就给这种资源节约带来了可能。在教科书中找到变换理由充足1点的当属语文教材。我国是1个拥有5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1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中小学教材正是这笔宝贵财富的承载者之1,循环使用教材,客观上能够使学生对于书籍承载人类文明的作用产生敬重之情。爱惜课本,传递课本,可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尽管1些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使自己使用过的课本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圈点,但它留给后人的也不1定都是无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