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略论鲁迅短篇小说《药》中的康大叔
王雁军
(陕西省农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传统评论小说《药》中几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其结论是建立在阶级论的基础上,大多将康大叔与小说第1部分中的“黑衣人”混为1谈。但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这种说法似欠推敲。本文尝试从《药》的原文中找出1些蛛丝马迹,提出了自己的浅见——“黑衣人”和康大叔并非1人。
关键词:康大叔 黑衣人 血馒头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以秋瑾的英勇就义为背景,用民间的“人血馒头治痨病”为故事主体,“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本文试图从原文的语言中找出1些蛛丝马迹,对康大叔和“黑衣人”的形象作以比较分析。
1、康大叔和黑衣人不是1个人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目标1般设定在历届小说主题的多样化、鉴赏双线结构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分析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尤其是对众茶客中核心人物康大叔的分析,也多建立在阶级论的基础上。
康大叔形象分析语言描述为: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从这些大同小异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都把康大叔与小说第1部分中的“黑衣人”混为1谈。但我们如果仔细读1读《药》中有关黑衣人和康大叔的描写,就会明显发现那“黑衣人”和康大叔并非1人。
(1)从外貌特征描写上来分析。在小说的第1部分,作者是这样描写“黑衣人”的:“1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1半……”而在小说第3部分则是这样描写康大叔的:“……突然闯进了1个满脸横肉的人,披1件玄色布衫,散着钮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地缠在腰间。”从这两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黑衣人”和康大叔除衣服的颜色黑和玄色接近外,肖像特征没有相似之处,仅凭相近颜色的着装来判定2者同为1人,实为不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