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调节授课心境 提高课堂质量
张英芳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中学,陕西延安 716200)
摘 要:教学质量的高低,历来是评价1个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授课艺术和授课心境几个方面综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授课心境 教学能力 授课艺术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8)03-0038-01
教学质量的高低,历来是评价1个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教学中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尽管费了9牛2虎之力,但往往效果不佳,致使许多同志感到困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少的同行已站在不同的角度,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授课艺术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我以为课堂教学质量除受教师的上述诸因素的制约外,还会受到授课心境的影响。
根据心境的不同品质,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教师在良好心境状态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情感,错落有致,婉转动听,面部表情自然、丰富,微笑常带,手势表情适中,教师掌握的已有知识,形成的已有讲授能力,授课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由于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教师看“调皮学生”也是那么顺眼,对“差生”也是那么地感兴趣,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协调。学生大脑皮层兴奋,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大量兴奋性的乙酰胆碱。并开通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信息的输入,因而基于良好的心境之上授课,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信息输出,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输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增益。
如果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之下授课,则思路阻塞,思维迟缓,无创造性可言,甚至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本来安排得很好的程序,准备得很好的教学内容,都讲不好;同时,由于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觉得学生的1举1动都不符合课堂要求,动辄训斥,甚至辱骂,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压抑,学生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知识信息难以输入,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要使授课心境良好。1要注意课前愉悦情感的引发和培养。行为主义情绪理论的代表人米伦森认为:“条件刺激导致1个消极刺激引起某种程度的焦虑……1个导致积极刺激或排除消极刺激的条件刺激,又可诱发某种形式的欢乐并排除消极刺激的条件刺激产生的愤怒。”由此可见,人们的情感由外界条件引发,消极刺激使人情感低落、烦闷,积极刺激使人感到精神上的愉快。教师可在课前设法培养良好的心境,用积极刺激消除不良心境。尽量想令人高兴的事,如想1想学校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学生特别喜欢听自己讲课等;做1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喜欢宁静,不妨在办公室里静坐1会儿,喜欢玩球,可到操场上活动活动。总之,在课前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选择能使你愉悦的事来做、来回忆,进行积极刺激,都会使你产生快适的体验,形成的良好心境消减不良心境,以利于课堂互动。2要注意愉悦情感的保持。课前培养的良好心境,往往会因课堂上1些学生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的刺激而消减,因而艺术地处理课堂违纪事件,是使良好的心境得以保持的关键。有经验的教师会毫无迹象的引导学生有意无意地将注意力指向本节课的既定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教师良好的心境也得以保持,师生处于愉悦中完成教学任务。
无论是课前良好心境的培养、引发还是课中良好心境的保持,都离不开教师这样做的内在驱动力——教学责任感。
教育心理学认为:“制约人心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因而教师要基于良好心境之上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对于我们来说,首先就是要时时刻刻把自己学校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1位置,增强教学责任感,自觉的控制自己的心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教学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 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