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纠正“化学前概念”教学途径的探讨

2018-06-25 03:5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纠正“化学前概念”教学途径的探讨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毕业
毕业


纠正“化学前概念”教学途径的探讨

丁保华

  要:对初3学生而言,化学是1门新的学科,处于这1年纪的学生对新事物在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在正式接触化学之前,在心中已经有了1定的认识,这种认识我们称为前认识或前概念,但是这种认识存在着片面性或者说是不成熟,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教”来引导他们取其本质,去掉非本质的东西,是我们这篇文章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3学生  化学前概念  有效途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7)05-00040-01

 

化学对初3学生而言是1门新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前知识的状况去进行教学”。初3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1年,但在他们头脑里并不是1片空白,通过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化学这个词的表面曲解、学生的主观臆测、错误推理等,在他们脑子里已经出现对化学的“前概念”。

这种认识比较隐蔽,同时也比较顽固。在教学中如何改变,引导学生放弃原有的、局限性的概念和认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经过10几年的化学教学经验积累,笔者认为:要屏弃学生脑中已形成的化学前概念,就要不断采取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剔除原有概念中的非本质的成分,巩固本质的成分,取得良好效果,主要两种途径:

1、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认知的兴趣,过程中屏弃旧概念。

1、用化学充满变幻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初3学生年纪轻、好动、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对有的学科已失去了昔日的兴趣,加上他们脑中的化学前认识,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学科,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藉此,我们不防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先利用化学中各种奇妙的化学现象引导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美丽的喷泉试验”,“Na在水里反映”,“白磷的自燃”等。让他们在现象中产生兴趣、提升兴趣;在现象中萌发主动去探索究竟的欲望和缘由。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在简单的演示实验后,安排学生主动动手,亲身体验,再由教师讲解,这样即可深刻领悟,又可培养学生兴趣。

2、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刺激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原理,纠正前认识的错误。

学生作为社会的1员,对社会的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现实的例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精神。比如衣服上的墨水、汉迹如何清洗;国家为何禁止使用农药“敌敌畏”;水壶上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等等,诸如此类问题。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探讨,发现真理,消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激发兴趣,纠正前认识的错误。

2、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体验理解化学的真谛,彻底走出化学前概念的框架,真正的了解化学,喜欢上化学。

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演示性实验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然而1味的采用这1方式在1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演示性实验为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索实验。

化学中很多实验由于条件的改变结果也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可以在实验中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实验无法比拟的。我们可以用1个简单的事例来说明,在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试验时,笔者把实验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在讲解了注意事项后,并说明了实验所依据的原理,然后在实验之前,进行了试探性的引导。直接给氧化铜通氢气还是先给氢气验纯度?为什么?然后分配学生继续实验,结果有的同学试管中还原的红色铜粉末又变成了黑色的粉末,利用这个现象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先自己分析,然后与成功实验的同学进行讨论,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得出先撤酒精灯和后撤氢气的顺序没错,但必须是试管冷却后,再撤氢气,否则还原出的灼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氧化铜。

[1]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应用 下一篇: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