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知识分工协调理论分析((3)
2014-01-13 01:52
导读:其次,创意产业集群化有利于相同实践与实践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创意产业集群化过程中集结了大量的从事相同爱好及业务的个体、企业或机构,具有相同
其次,创意产业集群化有利于相同实践与实践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创意产业集群化过程中集结了大量的从事相同爱好及业务的个体、企业或机构,具有相同实践的人们地理上的接近还导致了知识在另一种网络中流动。布朗和杜吉德(Brown,John Seely&Paul Duguid,1991)发现,在硅谷随处可见一种类似于职业群体的“实践网络”。这种网络是由那些从事同样或者十分相似的工作的人们,通过行会或其他形式的职业协会或者非正式的群体而联系起来的。实践网络中的人们虽然并不都是在为同一家企业或雇主工作,但他们有着相同的实践活动,经常遇到相同或相类似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大家共享着行业内的知识和技艺,新的创意就在这种情形下按照较小阻力的途径传播。这种区域内横向的知识流动比起一体化企业内部纵向的知识流动更为容易。因为知识的流动需要相同实践作基础,垂直一体化企业内部是按照分工而组织起来的,各部门的实践活动不同,面临的技术难题各不相同,要使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必须花费很大的气力。相比之下,知识在具有相同实践的同行之间流动,速度和效率更高。此外,知识交流也很容易发生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在硅谷,这种网络常常是很稠密的。比如乘车时天天见面,或者曾是同学、同事,或者同是某一俱乐部成员,现在是近邻。“产业簇群所具有的紧密度保障了距离的邻近性和这样的互动关系。”“人际关系加速着知识在不同的机构之间顺畅地流动。
再次,创意产业集群化提供了知识创新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那些对个体、企业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的外部知识资源在空间上是相对分散的,企业往往置身于区际的甚至国际的知识共享网络中。而对于创意产业集群化而言,这些知识资源在地理上是高度集中的,它们围绕在个体、企业的周围构成一个相对密集的知识场。知识场的存在意味着集群中企业具有可利用的丰富外部知识资源,但是要把这些知识真正据为己有还有一个获取吸收的过程,该过程的高效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易获取性,而集群环境通过地理接近和社会认同两种效应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点。所谓地理接近效应是指由于知识受体靠近知识源而便利了知识的获得,社会认同效应则是指受体和知识源由于共享相似的区域社会文化背景而促进知识传递。事物之间在一个具体的场所发生作用,知识创造也不例外。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2001)定义了一个“巴”的概念。“巴”是知识分享、创造和使用的背景环境。巴既指物理的场所,如
办公室、饭桌以及其他商务场所,也指虚拟的空间如电话、电子邮件等,还包括精神空间如共享的经验、观念和理想等。巴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相互作用。个人的知识一旦置身于巴中,就能够被共享、更新和增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野中郁次郎指出:与其说巴是一个容纳知识和容纳有知识的人的物理空间,不如说巴本身就是知识,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创造巴的过程。国外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特别注意鼓励这种员工之间的互动作用,除了聚餐、轮岗等制度外,甚至在建筑物的布局上,刻意留下一块公共的空间,便于不同部门员工相互沟通交流。现代信息技术使相距遥远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地球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地理位置、距离的概念似乎失去了意义。然而从硅谷以及其它地区的情况来看,通信技术并未构成集群的离心因素。因为从个体、企业学习与创新的角度看,相关的个体、企业或机构群居一起,相互面对面交流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们之间借助各种媒介来传递信息、共享知识和交流思想,然而各种媒介在解决信息歧义性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伦格尔(Lengel,2002)引入了一个“媒介富裕”的概念,富裕是指媒介具有的通过阐明歧义问题来改变人类理解的能力。富裕特性包括:(1)提供快速反馈的能力;(2)传播多种阐释的能力;(3)传达个人感官的能力;(4)运用自然语言的能力。依照这些特性,达夫特和伦格尔将几种媒介作了排序。面对面沟通被列为最富裕媒介,其余依次为电话、个人书面文本、正式书面文本等。一般地,口头载体要比书面媒介更富裕,电子邮件虽然克服了距离的限制,具有很强的覆盖性,但它仍然无法传递诸如暗示、个人感官体验的信息,在反馈的即时性方面,它弱于电话,更弱于面对面交流。从知识的类型上来看,明晰知识(explicit knowl edge)容易通过文件、通信手段传播,而缄默知识(tacitknowledge)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它不仅仅包含诀窍、经验,还包括个人的感官体验、感悟、信仰、思维模式等方面,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知识创造中的缄默知识的共享、缄默知识向明晰知识的转化,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迅速反馈和频繁互动建立起来的,必须依赖于富裕媒介的沟通交流方式。因而,面对面交流方式在知识创新过程中仍然具有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等通信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四、创意产业集群化促进知识分工深化与创新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