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知识分工协调理论分析(

2014-01-13 01:52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知识分工协调理论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一、引言      近20年来,各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在世界
一、引言
  
  近20年来,各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大都市已呈现高度集群化发展的迹象。纽约、东京、伦敦等众多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早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心…。而以上海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在创意产业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根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最近对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初具规模,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日益明显的集聚发展现象。截至2006年底,上海经过政府的四次授牌已建成7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达到221万平方米。所以创意产业这种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城市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规划、培育的首要战略目标。
  创意产业概念最初由英国提出来,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指出,创意产业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的动力,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此后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也纷纷引用并拓展创意产业的外延。从根本意义上看,创意产业不仅仅停留于头脑知识的开发,而主要是一个产业化概念。而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对形成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有很强的优势。同样,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空间集聚从而带来信息交流、人才汇聚和创意的激发。因此,创意产业集群化符合创意产业发展的特性。查理和伦得尔(Charles,Landry,2002)认为从产业联系角度而言,受扶持的艺术产业(subsidized arts)与创意商业组织(communereial creative sector)由于产业互补而在空间上以集群的形式互相啮合;从整个创意产业体系而言,需要创意产业集群、创意阶级和创意社区这三者在一定场所上的融合,在相互之间通过复杂的关联产生影响(厉无畏,2006)。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的阐述和创意产业集群化的实用价值上。对于创意产业集群化现象形成过程的解释缺乏深入的理论支持,对于现今人们较为关注的创意产业地理集聚这一现象缺乏系统的因素分析。由于创意行为通常依据的是隐性的知识,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和才干,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具有自身发展规律。因此,本文主要基于知识的分工和协调理论对创意产业集群化的形成过程进行理论分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知识的分T和协调理论概述
  
  哈耶克(Hayek,2002)在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的“劳动分工”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分工”的观点,认为经济学面临的不再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猜想,而是“知识的分工与协调”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斯密猜想的要义是市场指引着分工中的人们的经济活动,以达到帕累托资源配置效率。哈耶克猜想的要义是市场指引着知识分工中知识劳动者的经济活动,以达到人类知识整体的有效运用。在哈耶克研究的基础上,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分工理论进行了研究。
  哈耶克提出的知识分工问题可分为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知识分工单元对自身掌握的片断知识的利用和发展,二是对互补的分工知识的协调问题,由于知识的互补性,知识分工单元要实现对其他单元片断知识的有效利用必然面对协调问题。哈耶克认为,劳动的分工本质上是知识的分工。知识分工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劳动分工的经济性表现在由于分工使某一生产操作达到了未分工时所不能达到的最适生产规模,最适生产规模则意味着单位生产费用最低。贝克尔和墨菲(Becker,Murphy,1992)认为劳动分工产生的专业化收益来源于知识分工所带来的知识积累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促成企业知识分工的原因本质上是达到其单位成本和积累效率的经济性。同时,知识的分工和协调体制对企业组织有着重要影响,德姆赛茨(Demsetz,1988)认为知识成本的节约,决定着企业边界。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下一篇:浅谈自主治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