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管制放松与我国的反垄断管制立法实践(
2014-09-28 01:09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反垄断管制放松与我国的反垄断管制立法实践(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摘要:反垄断管制是纠正市场失灵常见的管制
内容摘要:反垄断管制是纠正市场失灵常见的管制措施。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政府管制的失灵、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以及理论熟悉上的深化与转变,各国反垄断管制都出现了放松的趋势,这对于指导我国的管制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反垄断管制,竞争,反垄断立法
一、反垄断管制放松的原因分析 反垄断管制源于1890年的《谢尔曼法》的出台,主要用于规范三种限制竞争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水平或垂直的吞并行为、限制竞争协议(卡特尔)。之所以把以上各项列进管制范围,是由于在进行仔细的福利分析之后发现,以上各项内容都或多或少地含有限制竞争的效果,并因此而损害了整体的福利水平。特别是其中的掠夺性定价行为、固定价格协议以及分割市场协议等行为限制竞争的效果更是十分明显。 从1890年至今的100多年时间里,反垄断管制的内容、形式、手段都不断发生着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受技术条件的影响和经济理论研究的深进,世界各国的反垄断管制都出现了放松的趋势。 (一)政府管制的失灵 实行政府管制的本意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但是由于个人私利、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政府管制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它不过是利益团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由政府“提供给有效
政治利益团体”的一种商品或服务。受管制的产业部分客观上受到政府的保护,可以稳定地得到高额收益,因而它们所提供的服务普遍存在创新不足、本钱上升、效率下降的题目。卡恩指出:“(管制)压制了创新,庇护了低效率,鼓励了工资一价格螺旋上升;价格与边际本钱的不一致促进了资源的错误配置,推动了以本钱扩张、浪费为主的竞争,否定了公众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选择,而公众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选择原在竞争性市场上是可以实现的。”在人们意识到被管制行业低效率的同时,也深深地意识到了对行业进行管制这种形式本身以及管制主体——政府本身存在的题目。特别是管制俘获理论的广泛传播使人们对管制的信心锐减。正如塔洛克所言,“事实上,管制机构通常由被管制机构设立”。这一领域存在的题目使人们熟悉到用政府管制往代替市场的调节不过是以政府失败代替了市场失灵,并不会产生一个完美的结果。政府部分的公共决策失误、规模的不断膨胀、管制用度不断上升以及严重的寻租行为都使人们逐渐地熟悉到,政府不过是“拥有独立利益的巨物”而远非理想化的“慈善的独裁者”。政府管制中的“内部效应”实际上危害更大。 (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 政府进行经济管制的主要依据是自然垄断,即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或者由于大规模固定资本的投资所造成的沉淀本钱的原因,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的社会生产效率最高或本钱最低,因而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政府需要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管制。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里,西方自然垄断管制实践的经验与传统的理论模型之间出现了冲突。近期的研究证实,关于自然垄断的恰当定义必须建立在部分可加性而不是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就是说,即使规模经济不存在,均匀本钱上升,只要单一企业供给市场的本钱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本钱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本钱就仍然最小,该行业就仍然是自然垄断行业。因此,应该改变对自然垄断就一定需要管制的传统看法,并根据均匀本钱的升降、企业承受力大小采取不同的对策。由于20世纪初以来,技术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改变了传统的行业特点,使原来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相关领域实行管制的理论依据丧失。如通讯领域的延展业务,像长途通讯、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并不需要太大的投资,而这部分固定资本的投进也非沉淀本钱,这使得新企业参与竞争成为可能和可行,电信领域原有的自然垄断特性逐渐地模糊了。而且,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也给新企业的进进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放松市场管制,扩大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二战以后,随着体现在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治理国际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展开,对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国际贸易、跨国投资、战略同盟等国际合作要求有一个开放、公平、自由的环境,现有的政府管制人为地阻碍了人、财、物的自由活动,因此迫切要求解除政府管制;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使经济安全题目凸现,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何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既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又不损害市场环境的发展,是摆在各国反垄断实践眼前的大题目。具体说,就是依据何种原则进行管制,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站在同样的国民待遇基础上进行竞争?依据何种原则进行合并管制,以达到既进步规模经济效益又不限制竞争?依据何种原则理解和把握对滥用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特别是对外资企业的行为认定)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这里不仅仅是放松管制的题目,而且是如何放松的题目。在整体上呈现放松趋势的同时,处于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反垄断管制中所面临的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发达国家这一领域的工作是建立在相对完善的市场基础上的,其所要解决的题目是在已获得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如何剔除垄断的弊病、维护竞争的自由;后起的发达国家则要解决在容忍一定的垄断弊病的基础上如何进步规模经济水平;而转型国家面临转型中的现实题目,像如何对待遗留下来的垄断企业、如何对待政府干预或者行政垄断题目等等。但不管是在哪种市场环境下,事实上都存在着管制与放松管制两种气力的博弈。管制依靠于政府以强制气力对经济的干预,而放松管制是市场气力得到张扬的体现,二者并存同时发展。实际上,管制与放松管制是一种两益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的动态权衡,其关键在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管制体制和机制以达到双重的目的,使垄断的行业具有竞争性,使竞争的行业具有公道的规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