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务消费看全面预算治理中的刚与柔(1)(2)
2014-10-04 01:04
导读:(一)全面预算制度中的柔性 预算制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公道性的基础之上,外部环境是变化不定的,要求制度具有一定的柔性,
(一)全面预算制度中的柔性
预算制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公道性的基础之上,外部环境是变化不定的,要求制度具有一定的柔性,应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事实上,预算制度也应存在柔性。预算治理作为企业的一种治理方法,它是介于市场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甚至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预算治理的模式和侧重点均不同,预算制度也要相应做出调整。例如,企业分别处于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预算的侧重点自然不同。而大规模企业的预算制度应有别于小规模企业的预算制度等。企业实行预算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抵御市场风险。在面临市场瞬息万变的状态下,企业应对风险的态度也要以适时调整来以动制动,而不是死守制度,受制于风险。从这个方而来着,预算制度也要有定的弹性,要有柔性的一面。(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柔性治理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柔性治理,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答应调整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环境的变化是永恒的。由于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
的发展变化,要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严厉性与可操纵性,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假如发现某项预算编制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仍然坚持按照原预算往执行,显然不符合预算作为治理控制系统的初衷。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快速的预算调整机制,不但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调整预算,而且要做到能够快速调整预算。
当然,可以调整预算,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调整预算。很多企业在实施预算治理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下面天天打报告,上面天天调预算”,预算随着报告跑的情况。这样不但发挥不了预算作用,还浪费了人、财、物等资源,失往了预算治理的权威性。预算的调整同预算的编制一样,是预算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要有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而且,其结果还必须尽快审批下来,否则等到一个漫长的审批程序进行完毕,企业早已错过了发展良机。
由于预算调整属于非正常的事项,牵扯而又广,对其他相关部分也会产生影响,并可能引起系列的变化,所以需要从严把握:
葛海萍:从职务消费看全面预算治理中的刚与柔第一,应该严格界定预算调整的范围,只有不可控的因素发生变化时才答应调整,如国家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设备维修需求发生变化或其他经预算委员会同意的原因出现时才答应调整预算。
第二,应该规范预算调整的权限与流程,对于的确需要调整的预算项目,应由相应的责任单位提出申请,依照一定的规章与程序经相应级别的预算治理部分审批后才能予以调整。只有对调整的范围、权限与流程进行严格规范,才能在出现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时,使预算调整有序进行。这样的调整不但不会削弱预算中心的控制力度,反而会增加预算治理的严厉性,促使各责任单位认真、负责地编制预算,确定本责任单位预算编制项目的公道定额。
柔性治理的精华在于以人为本,夸大治理者要注重人性的治理。知人善任,发挥人的能动性,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寻找目标和肩负使命,这是柔性治理的要义。
三、小结
全面预算治理中的刚性和柔性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反映了事物的两个方面。他们从全面预算的两个方面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短期或者长期的战略目标。只有很好的运用全面预算治理中的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才能使企业的预算治理机制高效的运作,不浪费人、财、物等资源。
参考文献:
[1]史习民.全面预算治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2]张彤.对国有企业推行全面预算治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6,(04).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张华.对企业实行全面预算治理的熟悉[J].财会研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