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员工素质导向的战略性绩效管理:ESPM模型(4)

2015-01-13 01:13
导读:三、结论 战略性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能更有效地调动企业人员、知识、技能等无形资源,实现企业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ESPM绩效管

  
  三、结论
  
  战略性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能更有效地调动企业人员、知识、技能等无形资源,实现企业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ESPM绩效管理体系基于对员工素质等无形要素的重视,从绩效产生的根本来源——员工入手,将绩效管理的起始点延伸到员工现有能力和潜质的识别与评定上,通过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平(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来提升企业整体绩效,这是将战略管理思想灌注于绩效管理过程的体现(员工素质是实现企业战略之根本)。ESPM的目的是实现员工素质提升和企业绩效的不断提高,并使绩效管理成为不断改善的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战略性绩效管理优秀与平庸企业分水岭[J],中国企业家,2002(6):86-88.
  [2] 梁樑、罗彪、王志强:基于战略的全绩效管理实施模型[J],科研管理,2003(9):14-20.
  [3] 邓琦:简论基于企业战略的绩效管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2):101-103。
  [4] 蒋蓓:平衡计分卡在实践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4(2):75-78。
  [5] 豆世红:职业化管理——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途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54-56
上一篇:浅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角色转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