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016-12-16 01:02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知识是继高度发达的经
知识是继高度发达的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具有创造性的知识为核心的。而创造性人才是创造性知识的载体。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因此,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又必然要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关于新的知识观与教育观
(一)知识观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两类:
1.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指可以用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有形体的东西进行系统化处理和传播的各种传统和知识。这一类知识可以用机进行编码和加工处理,因而也称为“可编码的知识”。如人的发明创造,可以写成方案或制成图纸,取得专利权;人的头脑中的创意可以写成论文、著作,取得版权。它们都是深藏于人的头脑中的知识的外现而物化为具有一定实体性的“无形资产”。
2.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指深藏于人的头脑内部,属于经验、诀窍、灵感、创意等的那一部分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难以量化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不可能用计算机进行编码和加工处理,因而称为“不可编码的知识”(non-codified knowledge)。它们是人类知识中的精华,是最有活力的部分。通过有效途径把它们尽量“释放”出来,就可成为知识经济向前发展的无穷创造力的源泉。
(二)教育观
1.教育的根本目的。知识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性知识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因此,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相应地更新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的主体,促使他们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教育过程中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这意味着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正确建立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关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曾提到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要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1)传道:应该包括德、智两个方面,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怎样做人、做学问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并把“为人”放在“为学”之上。根据这一要求,教师也可以分为两类:“学有本源者,经师也;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人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是其“传道”的力量之源。
(2)授业:在新的条件下,已有的可编码的知识使学生可以自己通过电脑进行学习。这一类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怎样做学问,特别要传授正确的学习,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为授之以“鱼”,现成的鱼,总是有限的;而授之以“渔”(捕鱼的方法),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3)解惑:师生共同探讨在做人、做学问方面遇到的疑难,借以扩大视野、活跃思路、启发灵感,力求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放在第一位,笼统地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对的。而且教师能不能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堪为“人师”者相互切磋,则有可能收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过去认为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中心。其实,教学也要以科研为基础,成功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卓越的科研基础上。大家知道“深入浅出”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但如果没有对有关论题进行科研积累,在教学表达上是既不能做到“深入”,也不可能做到“浅出”的。在这里,“深入”(对客观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刻认识)是“浅出”(挥洒自如、举重若轻)的基础,“浅出”是“深入”的外在表现,绝不是简单的口才好不好的技术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