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3)
2017-08-06 02:55
导读:(二)完善高校的激励机制 人才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内容,是教职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供教职
(二)完善高校的激励机制
人才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内容,是教职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供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促进教职工发展的举措,更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保证。在积极进行激励机制创新过程中,努力实现依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首先,要充分利用物质激励。搞活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上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方法。其次,灵活运用精神激励。除了常规的荣誉授予外,高等学院应注意利用其他非常规的精神激励形式,特别是来源于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因素。比如合理授权激励,授予一定的自我决断的工作权力;参与管理激励,让教职工一定程度地参与某项管理的策划与管理过程实施,充分采纳教职工的合理建议。
(三)重视培训教育
随着
人类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领导对师资队伍建设要常抓不懈,定期研究师资建设工作和问题,培养教师的献身精神是成功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要在尊重教职工自主性、劳动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协调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为学校服务的责任感。要给教师更多的培训教育的机会,造就创造型人才。“培训和培养是任何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心”。所有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系统培训和开发应该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从对教职工的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的系统开发,从对教职工的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制定开发与培训计划的人才开发实践,从单纯注重人才引进转向现有人才潜能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而这些在大学的师资管理中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广大知识工作者为本,进行柔性管理,在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的运作中实现管理的高效率。这表现在柔性的组织结构、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培训考核和
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在教师开发上,大学教师是自主性很强的个体,培训首先要符合教师的个人需要、职业发展走向,根据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灵活的培训,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进修,接触学术前沿、开阔研究视野。高校培训计划要制度化,要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培训方式则有研讨班、学术会议、进修班等等。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拓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鼓励没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他们外出进修创造机会。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营造学术氛围,通过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余明.现代高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因及对策分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4)
2.杜睿.浅谈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2)
3.张亚萍.李巧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洪福兴.论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国科技信息,2005(3)
5.马强.全面建设小康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