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_政治毕业论文(2)

2013-04-27 18:40
导读:(二)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尽管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人为本,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以人为本则只是马

    (二)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尽管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人为本,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以人为本则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思想体系,是我国当今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价值目标。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包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而且还包括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途径与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是价值原则与实践原则的有机统一,而以人为本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人本主义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抽象地谈论人的价值、个性和尊严,而是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等实践活动,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曾误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手段当作了目的,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今天,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为了突出这一价值目标,从而使我们的发展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不是偏离这一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以人为本,而且也强调人的活动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受社会物质客观条件制约,它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是价值原则和科学原则、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而以人为本仅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合目的性方面,是一种价值原则。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终极追求,但这种终极追求与承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是有机地、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的,也就是从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出发。实践活动,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客观物质活动。从实践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观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历史活动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的活动,体现着人类历史的合目的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其二,实践又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它必须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体现着人类历史的合规律性方面,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成分。这两个方面是有机地、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马克思并没有抽象得谈论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是将这一最高价值目标付诸于对现实世界的改造中。为了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马克思提出了一整套分析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和完整理论,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以及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通过阶级分析和强调阶级斗争,来寻求人类政治解放的途径;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寻,来寻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通过活生生的革命实践去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无产阶级的权益;通过创造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前提,也必须建立在遵循科学精神的基础上,不能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阶段而单单强调以人为本。否则,不仅达不到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而且还会事与愿违,做不到以人为本。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最后,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而以人为本只是一种价值观。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给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它使“人们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⑨ 以人为本则是建立在这种世界观、历史观上的一种价值观,它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极其重要的观点,但绝不是惟一的核心观点。原因就在于世界观、历史观是价值观的基础,如果离开了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以人为本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二、以人为本理念的丧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的回归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然而,由于以下六种原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却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给丢了:一是第二国际一些理论家在解释和宣传马克思学说的时候,往往把马克思学说解释成为经济决定论,把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本思想给忽视了。二是当时社会主义革命与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一些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往往过多强调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而把其中的“人”的学说给丢了,甚至认为人的问题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三是封建思想文化遗毒对“人”的排斥,使人们不重视“人”的问题及其人的价值。四是“官本位”的社会运作体制和方式,使作为独立个人的发展问题得不到应有关注和解决。五是用革命的方法搞建设,忽视社会主义建设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之一,就是使每个人的创造潜能、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注重用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搞社会主义建设,轻视市场经济通过利用和规范人性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注重用政治运动的方法搞建设,强调阶级原则高于个人原则,没有把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价值问题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基本价值和应有之义。六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人们往往注重用经济发展的方法来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人的生存问题掩盖了人的发展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从而为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前提,也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前景。然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好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出现了以下三种倾向:一是见物不见人。一些人多注重研究社会规律而不注重研究人、尤其是个人,把马克思主义仅仅解释成为物质决定论或社会决定论以及阶级斗争学说,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价值等问题被搁置一边,二是谈“人”色变。认为“人”的问题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一谈人性、人道主义就是泛滥资产阶级思想,就被扣上资产阶级的帽子,结果人们不敢去研究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价值等问题;三是抽象地谈“人”。侈谈一切为了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忽视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在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忽视经济建设。这样,就势必影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必然影响社会主义建设。
上一篇: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的毕业论 下一篇: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_政治毕业论文